“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聞”
“電視劇《一代梟雄》故事發生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全國最具潛力十大古鎮”
……
煙雨中的青木川
被水色浸潤
多了詩意與浪漫
土地承載的不僅僅是古鎮
更有傳奇故事
當書中的人物成了津津樂道的梟雄
當一座座老房子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百年史卷在光影里鋪開
演繹著屬于青木川的故事!
這里依仗鳳凰山,面對龍池山,有“鳳凰遙對魚龍池,神仙居墅度年華”之贊語。
魏氏宅院由老宅和新宅兩個院落組成,老宅始建于1927年,有前后兩個院落,其建筑風格是傳統的中式建筑。
新宅始建于1932年,也有前后兩個院落,且均為兩層,吸收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元素。
兩宅相對獨立又連成一體,俯視成“田”字,占地2000平米。新老宅院珠聯璧合,宏偉壯觀,是青木川的標志建筑。
魏輔唐當年曾修建一座兩墩三孔、橋面帶石柱石欄的拱橋,后垮塌,修成青石墩三孔木橋,1952年被特大洪水沖斷,1957年政府重修能遮風避雨的“風雨橋”2022年又照原樣建成了如今的:飛鳳橋。
青木川古鎮老街新街相融,老房子里住著老人,也住著新人,近百年來,一代代老人與新人穿行于這座飛鳳橋,它見證了青木川的過去,承載著青木川的歷史。
榮盛魁,就是坐落在中街有名的“旱船房”,是青木川地形的標志建筑,外形像是一艘巨艦,又建在陸地上,故而得名,是國內少見的船形建筑物。
榮盛魁是當年三省邊界有名的休閑娛樂場所,主要對象是外來客商,目的是為了將他們長期留下來,使他們在這里享受消費。
該建筑三級逐漸封頂,里面是層層包廂,各有級別門號。這些包廂是仿照輪船的格局、船艙的等級排列的,從步步升高的青石階梯。精美的造型和風雨侵蝕的門窗上殘存的雕刻圖案中,可以想象這座高大建筑中昔日的輝煌。
瞿家大院始建于清初康熙四年。大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有東西院落、家族祠堂、占地3500平方米,設計結構特色鮮明,是羌文化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了楚漢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調,又充分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點。
走進瞿家大院,這里一磚一瓦,一屋一院無不蘊藏著瞿氏家族曾經的輝煌歷史。
輔仁中學占地80畝,由魏輔唐于1942年創建,1947年竣工。不吝高薪招聘川陜優秀教師執教;生源來自本地及甘陜相鄰地區。
學校實行全免費和獎學金制;規定滿7周歲兒童必須入學,否則其父母要受懲罰;并資助品學兼優而家貧學子異地深造。
輔仁中學不僅開全常規課程,還開設外語、戲曲、武術、體育等科目。外語分英語、俄語;戲曲有秦腔、川劇和京劇、不拘一格造就各類文化人才。
煙館,是清末民初陜南建筑的代表之一。
土木結構、二層“四水到堂”院落,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其基本建筑形式屬于北方的“軸對稱”,而裝飾陳列風格體現了南方徽派特色。其天井是民國時期典型的江南“八角形”,整體建筑兼具中國北方與南方的建筑特色。
煙館見證了清末民初煙客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是當時畸形繁華社會的縮影,是研究清末民初政治、經濟和建筑風格的活標本。
青木川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間,街長868米,寬4米,總面積達4萬余平方米,古建筑保存度達八成以上。
現在遺留有歷經百年仍然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建筑二十余處,當初都是繁華的商鋪,有洋貨行、錢莊、茶館、酒館等。
現在老街上近百戶人家的房子大多為四合院,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歲月仿佛不曾留下一絲痕跡,唯有街邊坐著曬太陽的老鄉才能說出青木川曾經的輝煌。
“五一”假期就來青木川吧
逛古鎮,品歷史
走過的地方都是美好回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