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8月18日,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遠征A1”于今日發布。智元機器人創始人為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據發布會信息,“遠征A1”的機器人身高為175cm,重量為55kg,外形類似人類。該機器人宣稱擁有超過49個自由度,整機的承重能力達到80kg,而單臂最大負載為5kg。此外,該機器人的關節電機具有350N·m的峰值扭矩,并且配備了水冷散熱系統以保持散熱效果。另外,它的步行速度可以達到7km/h,與正常成人步行速度相當!
稚暉君認為,在大模型時代之前,機器人屬于專用設備,如今有了大模型的通識能力,通用機器人的曙光乍現。“語言和圖像大模型對于機器人領域應用的最大價值,一是在于龐大的先驗知識庫和強大的通識理解能力,二是在于復雜語義多級推理能力,即所謂的思維鏈。不再需要預先定義,機器人具備先驗知識,可以自主識別各種物體。”
【資料圖】
稚暉君表示,“遠征A1”將首先用于新能源制造、3C制造,目前已經與頭部企業進行對接。 按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對機器人的劃分,“遠征A1”屬于工業機器人。當前,從銷售額來看,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十分亮眼。
隨著中美日韓等國家對工業自動化改造的需求激活了工業機器人市場,促使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在全球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經達到78臺/萬人。據IFR報告顯示,2017年,中、韓、日、美等國家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合計占全球銷售總額的3/4,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市場。其中,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3%,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增速明顯快于全球市場。
目前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水平來提高產能是現階段的發展重點。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為237068臺,與2019年同期同比增加26.8%。2021年隨著我國率先從疫情中復蘇,工業機器人迎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利好,產量達366044臺,同比增長達54.4%;2021年是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全年產量達到921.44萬臺,同比增長48%
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劍表示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經進入了產業化落地階段,而工業自動化時代的人工仍不可或缺。周劍認為未來人形機器人可以和傳統自動化設備協作作業,以解決復雜場景的柔性無人化,人形機器人將重新定義AI時代的工人。
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曾學忠認為仿人機器人是技術、制造、服務這三個核心能力的交匯點,也是軟硬件跟技術融合的制高點,是智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曾學忠指出在工業4.0時代,仿人機器人的發展,將對制造業的升級和服務業的升級,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人形機器人潛在市場空間廣闊。人形機器人能適應各類現實生活場景,使得機器人能從專用轉向通用,增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人形機器人也被視為是實現具身智能的最佳物理形態之一。全球玩家正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下游應用場景有望打開,潛在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