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echCrunch報道,細菌分泌物可能會給你未來的衣服染色,這將是一種進步。這是因為紡織品的色調通常來自有毒的化學品,而由此產生的廢水--充滿了染料、酸和甲醛--破壞了河流,例如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周圍的河流。與紡織品相關的環境危機已經催生了幾家公司,旨在完全重新想象染色。其中一家名為Colorifix的公司剛剛通過由瑞典時尚巨頭H&M領投的2260萬美元的B輪融資獲得了發展。
Colorifix公司因其在使用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直接在織物上自然沉積染料方面的進展而脫穎而出。它的微生物被設計成能產生特定的顏色,然后像啤酒一樣在大桶中釀造。
Colorifix 由兩位合成生物學家 Jim Ajioka 和 Orr Yarkoni 創立于2016年,總部位于英國 Norwich,公司專注于利用基因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減少染色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曾獲得法國 ANDAM 時尚創新獎。
Colorifix 開發的創新微生物染色技術可以對天然色素進行識別,并使用基因序列數據來確定產生這些色素的遺傳密碼,然后利用合成生物學創造能生產色素的基因,把基因導入到一種微生物中,這種微生物不僅可以用來生產色素,還可以將色素轉移并固定在織物上。
第三方生命周期分析(由Colorifix支付)發現,與傳統的棉花染色工藝相比,其染料的用水量至少減少49%,用電量減少35%,顯然,碳排放量減少了31%。這是針對天然纖維而言的,但對于像聚酯或尼龍這樣的材料來說,其好處更大,因為它們通常是由石油制成的,染色起來更麻煩。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Jim Ajioka在與TechCrunch的通話中補充說:“如果你使用合成材料,我們將節省更多。”
“在英國這樣的地方,你會在瓷磚上長出霉菌,發霉和其他東西。而且你會看到紅色的細菌(被稱為Serratia marcescens)。他們把這種顏色分泌到你的瓷磚或灌漿料上,”他解釋說。“這就是我們所做的。”
但是,為了生產特定的顏色,Colorifix說它首先在自然界中識別一種特定的顏色,比如在鸚鵡的羽毛上發現的綠色色調。然后,該公司利用在線DNA數據庫,“確定導致產生該色素的確切基因”(又一家從基因層面入手的初創公司,前不久報道過一家從蜜蜂中受到啟發創造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品,詳情請看NTMT:疏水、防水、阻燃、耐酸堿,從蜜蜂中受到啟發!新西蘭的一家公司正在制造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品,未來有望進入紡織品領域!不難發現,這些初創公司的思路都是從果溯因,從現象溯源,跨領域利用基因工程或者合成生物學等技術,看能不能用在紡織領域或其他領域中,一種大佬狂秀能力既視感)。從那里,Colorifix建立了DNA并將其插入一小群細菌或酵母細胞中。在一天之內,它們在培養皿中復制了數百萬次。這家初創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此產生的工程微生物就像一個微小的生物工廠,最終生產出粘附在天然和合成材料上的染料。”
放大來看,時尚行業消耗了大量的、基本上無法想象的水。世界銀行2014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該行業每年要消耗約90億立方米的水--大約是紐約市同期消費量的5.5倍。
按照染色過程,Ajioka解釋說:“是的,你必須把它洗干凈。但是,你知道,你一直在洗你的衣服。想想現在你的T恤衫上有多少細菌。這是令人厭惡的。”他說,他的評論特別是針對襯衫。然后是問題。“想一想吧。你是怎么洗衣服的?洗衣粉有什么作用?它能去除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油和其他東西,對嗎?這就是它的作用,而你認為微生物是由什么組成的?這就是為什么你的衣服在洗過之后不會發臭的原因。”
除了清潔問題,Colorifix并不是唯一一家旨在開發具有成本效益的、由細菌生產的染料以遏制污染的公司。總部設在巴黎的Pili公司和維也納紡織實驗室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到目前為止,這些公司都沒有將這一想法帶入大規模生產,使細菌染色的衣服很難得到。
2021年12月,Colorifix染料被用來生產兩種柔和色調的Pangaia運動服,被稱為藍色蠶繭和中途噴泉粉。在這篇報道發表時,只有前一種顏色仍在銷售,為170美元的連帽衫或140美元的褲子。早些時候,Colorifix染料被用來制作Stella McCartney的裙子,該裙子于2018年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
除了微生物之外,其他旨在破解可持續染料的企業包括Alchemie,一家位于英國劍橋的公司,聲稱已經開發出一種無水染色工藝;DyeCoo;一家荷蘭公司,通過加壓二氧化碳對織物進行染色;以及位于紐約的ColorZen,該公司生產一種棉花預染色處理,顯然可以減少用水量,并消除對鹽的需求。
除了H&M,Sagana、Cambridge Enterprise和Regeneration.VC等投資者也參與了Colorifix的B輪融資。有了新的資金,這家初創公司表示,它將把其團隊的規模擴大三倍,達到約120名員工,因為它準備將其技術“推廣到全球時尚行業的幾個主要參與者的供應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