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幾家中型棉紡織廠反饋,6月中旬以來50S及以上高支高配普梳、精梳紗詢價、走貨較5月減緩,一些沿海地區織布廠、中間商合同內提貨意愿回落,紡企高支紗排單期縮短,預計7月累庫率將小幅上升。
山東淄博某紡企表示,近期廣東、江蘇、浙江等地輕紡市場滌棉、棉粘、滌粘混紡紗出貨也較低迷,布廠減產或端午節放長假現象并不少見,因此一周多來該廠不僅40S及以下棉紗逐漸累庫,轉產的混紡紗出貨也景氣度不高,產銷形勢低于預期。
從調查看,隨著6月中下旬鄭棉主力CF2309合約從17000元/噸震蕩下滑至16120元/噸,現貨基差報價、一口價應聲跟跌(幅度明顯跟不上鄭棉腳步,棉企挺價情緒偏高),部分用棉企業基差點價、競價、鎖基差操作增多,貿易商出貨較前幾周好轉,但仍以“隨用隨買、按單采購”居多,未現大量補庫、囤積原料現象。
6月27日疆內庫“雙28”(或單29,主體品級31)公重報價回落至16650-16800元/噸;“雙29”(主體品級31)公重報價16750-16900元/噸,二者間價差100-200元/噸;河南、山東等內地庫“雙28”(或單29)機采棉報價僅16900-17200元/噸,疆內外棉花價差維持300-400元/噸。
某大型棉企銷售人員表示,雖棉花期現貨回調800-900點有利于棉紡廠拿貨、有利于棉紗線銷售,但一方面目前處內需淡季,新增7、8月訂單依然稀少,紡企補庫底氣不足;另一方面近期內外棉花價差已突破1500元/噸(1%關稅配額下進口),原料需求并非“等米下鍋”的中大型棉紡織廠關注、詢價、簽約的重心轉向9-12月船期2022/23年度巴西棉/澳棉、2024年1-3月船期的2023/24年度美棉,因此疆內外棉花現貨成交僅有限好轉,但并不突出,紡企邊觀望邊謹慎采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