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紅豆股份(600400)7月22日晚間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時表示,對外投資固態鋰電池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確定的發展方向,未來項目的成功實施,將有利于優化公司的整體產業布局,提升公司未來的盈利空間,公司同時也提示了多項風險。
7月15日晚,紅豆股份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紅日風能擬與超壹動力簽訂《合作協議書》,并同超壹動力與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人民政府簽訂《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協議書》,投資設立項目公司,在集寧區白海子片區建設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8億元,二期投資7億元。
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相關項目完工達產后,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預計實現稅收3.6億元左右,可安置就業約1000人,可帶動周邊配套產值約300億元。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上述預測財務數據的依據及合理性。紅豆股份在回復函中稱,項目達產后產能3GWh,按照當前市場價格測算,產品售價1.5元/Wh,銷售收入45億元,實現稅收3.6億元;根據可行性研究分析,項目達產后運營期生產成本32.01億元,各項費用5.63億元。
在資金、人才和業務儲備不足的情況下,紅豆股份開展新業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紅豆股份在回復函中表示,本次項目投資由紅日風能主導實施,紅日風能成立后,已組建了一支具有新能源業務管理和運維經驗的經營團隊。在項目建設以及后續生產經營過程中,紅日風能將與合作方超壹動力優勢互補,保障項目穩健運營。
紅豆股份同時提示風險稱,未來如果市場競爭格局出現產品價格下降、經營成本上升皆會導致公司收益率下降,實現稅收減少,對公司造成一定的風險。紅豆股份同時表示,該項目投資金額較大,主要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融資等,計劃自有資金出資約20%-30%,“目前,紅日風能尚未有明確的融資安排,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據了解,目前國內主要鋰電池廠商均在加大固態電池的投入,但目前國內廠商的出貨量總體較小。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21年全年,國內固態電池出貨量約為1.4GW,本投資項目擬建設產能3GW,遠高于2021年全年國內固態電池出貨量。公司表示,若未來固態電池市場發展不及預期,則本項目的產能消化存在一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