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將高考時間調整到6月7日、8日起,我國只發生過一次高考時間局部調整,即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震區學生的高考延期近一個月。全國性高考時間延期,今年是第一次,這是基于疫情防控形勢、延期開學等對學生復習產生的影響所作出的科學決策。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疫情在境外蔓延,我國疫情防控還面臨很大的境外輸入壓力。從現實看,延期開學時間較長,對學生復習備考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加之6月舉行高考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延期高考既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大部分考生和家長的預期。
雖然從2月開始,各地就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展“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但是在線教學畢竟不能替代學校教學、線下教學。不同地區、學校的在線教育準備情況不同,不同家庭學生的在線學習條件也不同,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由于網絡信號差、學生沒有智能手機,在線教學沒有做到全覆蓋,效果也不太理想。
對此,也有部分考生和家長認為,環境變化也是對學生的考驗,在延期開學期間,自主性、自覺性強的學生,會有很好的復習效果。但這只看到了學生個體的努力,沒有考慮到給學生提供公平的環境。
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十分關心今年的高考錄取分數是否會降低的問題。其實,高考錄取分數取決于招生計劃和考生的考試情況,在同一省內,如果招生計劃不變,錄取分數高低要看這屆學生的考試分數高低,因此,不存在主動降低錄取分數的做法,教育考試部門要做的是給考生創造平等的環境,讓考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從基礎教育、高中學習的完整性角度看,高考延期一個月,也能給學生更完整的高三學習過程體驗。當然,高考延期一個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來的復習規劃和節奏。對此,積極的態度是因勢而變,考生要根據新的時間安排,做出復習計劃的調整。在明確高考延期一個月后,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復習情況,調整教學安排,并做好這一特殊時期的學生心理疏導,引導學生以自信、從容的心態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