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養個“中不溜”的孩子最幸福?》引發的養老話題

        評論

        幸福晚年的籌碼押在哪兒

        《養個“中不溜”的孩子最幸福?》引發的養老話題

        漫畫:曹一

        編者按

        前段時間,本報《調查·觀察》周刊以《養個“中不溜”的孩子最幸福?》為題,直擊養老痛點,引發廣泛熱議。

        “中不溜”的孩子,工作不好也不壞,收入不高也不低,時間不多也不少,正好陪在父母身邊,隨叫隨到。

        然而現實往往復雜得多,具體到每一個面臨養老問題的家庭,更是千差萬別。

        最接近“中不溜”群體的“小鎮青年”,似乎在生活與贍養父母上互惠互助,達到了某種平衡;被迫成為“中不溜”的子女,為了父母放棄了在一線城市奮斗的夢想,有著自己的委屈和不甘;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子女,可能需要承擔金錢和時間的多重負擔,進退兩難……

        在外地的優秀子女,父母一定指望不上嗎?留在身邊的“中不溜”的子女就一定孝順嗎?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的鄰國日本,是怎樣解決養老問題的?本期議事廳邀請面臨養老問題的子女、父母、中日養老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養兒防老”觀念正在淡化

        有一句話,“時間不一定能造就一位偉人,一定會造就一位老人!”蒼老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問題。

        養個“中不溜”的孩子最幸福,根源在于“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在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作支撐時,老祖宗十分明智地選擇多養幾個孩子來兜底。直到幾十年前,“養兒防老”一直是主流觀點。

        現代社會,將“幸福”的籌碼押在讓孩子“中不溜”上,透露出的不只是辛酸、無奈,多少還夾雜著一點自私的味道。

        經歷幾十年的高速發展,2018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老齡藍皮書》稱,中國老年人“養兒防老”觀念正在深刻轉變。

        從父母的角度,有人不再把培養孩子稱作“教育投資”,也不再充滿高回報的期待,更不會用“孝道”給子女戴上“緊箍”。

        從子女的角度,多數人能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助父母安度晚年;部分人因現實原因,只能保全小家,難得兩全;更有極少數人,將年邁父母視為累贅,老人生活沒有保障,郁郁寡歡。

        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關系的變化,導致我國的養老方式最終轉向以社會統籌為主,“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將逐漸淡化。

        在老年生活中,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理想固然豐滿,但是當面對“骨感”的現實,老年人與其將養老期待寄托在子女身上,還不如將幸福的籌碼握在自己手中,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靠提早做好養老規劃,最終才會有相對幸福的晚年。

        健康是保證老年人較高生活質量的基礎,老年人不僅要長壽,而且要健康,不僅要生存,而且要活得有尊嚴。

        《老齡藍皮書》的數據顯示,我國全民對老年生活準備不足。

        只有約三成老年人健康狀況較好,近一半老年人從不鍛煉。據世衛組織估計,中國近80%的老年人的死亡原因,是飲食風險、高血壓、吸煙、空腹血糖升高、空氣污染和缺乏鍛煉。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中,超過50%可歸因于飲食風險和高血壓。

        據世衛組織數據:身體缺乏活動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造成了6%的死亡,全球每年約有320萬人因缺乏身體活動而死亡。

        加強老年人自我保健知識的學習,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延長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據媒體報道,針對以上目標,我國正努力探索一條普惠式養老之路,通過更好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讓億萬老年人能享受“買得起、買得到、買得好、買得安”的養老服務。

        認識老齡化的基本國情,人人“知老”“尊老”,就能創造一個老年友好型社會,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容應對親人以及自己的衰老。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每個人都要為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做準備,既為父母做全周期的物質籌碼準備,也為自己做“想得清、放得下、看得開”的心理籌碼準備,才能真正做到孔子說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從容容體面地老去。

        為了照顧父母選擇辭職

        李麗 服務業職員

        之前為了照顧父母,我找到公司領導,希望能允許我每年請兩個月假。明知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但我還是厚著臉皮說了。當領導回答不可能,我忍不住哭了——我只能辭職了,然而再找這樣一份穩定的工作并不容易。

        我們姐妹五人,前幾年并沒有太大的養老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爸爸變得特別“黏人”,要求我們每個月輪流和他們住,這樣才踏實,而媽媽又不讓請保姆。

        我們五個女兒一直以來對爸媽照顧得非常仔細,燒飯、打洗腳水,基本什么都做。

        老人年紀大了,對死亡的恐懼逐漸變強,對兒女的依賴也與日俱增。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有時真的像小孩。爸爸對陪伴的要求甚至到了寸步不離的地步。他要求我們晚上也不能離開,擔心有突發情況找不到人。

        現在小區里一旦有人去世,他就會念叨自己身體不舒服,“鬧”著要去醫院。之前大姐在照顧父母時,中間回家幾次,爸爸就不太高興。

        我們希望父母理解,公司不是自己家的,長時間請假很難。但是老人家特別固執,說多了,他們就沉默,或干脆把自己關到房間里。我們建議找保姆,他們又覺得保姆不用心。

        雖然相比獨生子女家庭,我們姐妹五人養老的負擔會輕一點,可五個人就會有五種意見,有時很難統一。因為會開車,我照顧爸媽多一些,時間久了,其他姐妹會覺得我是不是惦記著爸媽的房子。這也是后來大家選擇輪流照顧的一大原因。

        養老不簡單,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最終也只能無奈地選擇順從。為了一年能照顧父母兩個月,我只能選擇辭職。父母養我們小,我們肯定要養他們老,再大的困難也得克服。

        幸福是“一碗熱湯”的距離

        張蕾 公務員

        有了二寶以后,“爸媽在身邊真好”的感覺更明顯了。

        尤其是剛開始坐月子時,家里忙忙叨叨的,很容易就會不小心忽略了大寶。接送孩子上學、照顧孩子吃飯、帶孩子出去玩……如果沒有爸媽,我想坐月子不會過渡得如此順利。

        我就是“中不溜”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回家鄉,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不是沒羨慕過在一二線城市的朋友,但是想到自己能經常去看看爸媽,在家里“蹭”口飯,爸媽幫忙帶帶娃,他們有身體不適或任何困難,我們能很快趕到,這種踏實而具體的生活,讓我覺得“大城市”是夢想,“小城市”是幸福。

        前段時間媽媽腰疼,雖然不是急病,可慢性病更折騰人。有幾天,我完成工作后跟領導請個假,抽出半小時陪她去醫院治療。如果不是因為和父母的距離足夠近,我想他們甚至不會告訴你這些事情,子女也無法關注到父母身體狀況的點滴細節。

        因為在“小城市”生活,我離父母只有兩三公里,開車只需幾分鐘,差不多能算得上是“一碗熱湯的距離”。一個星期起碼回家兩三趟,基本天天打電話,缺什么東西,油門一踩就給送過去了。

        而當我們比較忙,大寶輔導班結束后沒空接孩子,爸媽就替我們接孩子。等我們忙完了,孩子在爸媽家晚飯也吃好了,澡也洗過了。我覺得和父母之間有種完美的平衡。

        婆婆也一直在幫忙帶孩子,我還曾和愛人開玩笑說,如果公公來了,我們可真算是進入“全面啃老時代”,有四位老人在,什么都不用操心。當然,老人的未來我們也承包了。我想,對于類似這樣的家庭而言,父母是我們的港灣,我們是父母的依靠。

        不必要求兒女啥都為你做

        趙海 退休老人

        我80歲了,有兩個女兒,一個在身邊,一個在北京,都過得挺好。小女兒大學畢業后認識了女婿,兩人結婚后一起到北京工作,生活得很不錯。

        我和老伴退休后,經常到北京小住,順便幫忙帶一帶上小學的孫女。尤其是冬天,因為南方沒有暖氣,我和老伴幾乎是在女兒家度過冬天。

        后來小女兒隨著女婿駐外工作,先后去了美國和歐洲。每到一個新的國家,女兒都不時地接我們到國外過上一段時間,嘗嘗外國菜,游覽異域風光,享受老年生活。待上一段時間再回國。

        孩子出色,做父母的不單是自豪。不用為子女的未來生活操心,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即便我們并不缺錢。

        幾年前老伴患上了老年癡呆,不再適合長途飛行。但我們老兩口的生活依然無憂無慮,只是偶爾有些孤單,好在大女兒在身邊。前段時間,老伴一不小心腿骨折了,我身體也出了點問題,需要動個小手術。我提出了去北京手術的要求。小女兒覺得沒必要折騰到北京,但我堅持要去。

        因為老伴骨折,我出院回老家后也需有人照顧,大女兒考慮搬過來照顧我們一段時間。出院前,聽見小女兒在病房外給大女兒打電話,“姐,我覺得你沒必要搬過去,請個保姆照顧,平時你回家看看。也不能為了老爸老媽不顧自己家。”

        雖能理解,聽到的那一刻,還是有點難受。后來我也想開了,總的來說,我和老伴衣食無憂,身體還算康健,孩子們對我們也不錯。不必要求兒女啥都為你做到,沒有十全十美的子女,更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買房掏空了兩代人的積蓄

        江磊 央企員工

        雖然父母尚未退休,還未直面養老困境,但我也已經開始考慮未來。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金錢和陪伴。

        “90后”結婚后,一般的家庭結構都是“421”或“422”,如果雙方父母養老金很低,甚至沒有養老金,勢必存在金錢壓力。隨著老人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生病的概率隨之提高,尤其患上重大疾病后,保姆費用、醫療費用等也會加重經濟負擔。

        陪伴上的壓力則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我們父母這一代“50、60后”,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并不愿意和兒女長期生活在一起,除非是來幫忙帶孩子。但是當孫輩長大,不需要接送、做飯時,多數父母會選擇回老家,過自己的生活。

        這時候,如果父母都身體健康,子女的壓力會小很多;如果一方過世,陪伴的壓力會驟增,尤其是如果老人堅持自己生活,子女在外地分身乏術:沒時間、請不到假等;如果將老人接至身邊一起生活,則可能在未來產生一定經濟壓力。

        觸手可及的距離,在一二線城市實現起來太難:自己買房可能就掏空了兩代人的積蓄,再在附近買一套房給父母住,幾乎難以實現。除非壓縮子女教育或其它開支,或許有實現的可能,但愛往往下行而難上行。

        每個一二線城市的中年人甚至年輕人,都會面臨這種尷尬。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有空多和父母通話、聊天,讓他們不感到孤獨寂寞;年輕的時候多賺點錢,為父母提前規劃好養老,攢一些養老的資本。

        像我這一類的人還算幸運,在城市立足,有穩定的收入,父母來了即便“擠一擠”或者租房來解決燃眉之急。而對于部分“打工者”來說,自己立足都很難,遑論他們的父母呢。

        別總想把兒女“拴”在身邊

        郭小迅 康壽老年公寓院長

        在外地的優秀子女,只要經常關心,父母也會很幸福;“中不溜”的子女雖然在父母身邊,也不見得就孝順。我們養老院有對老夫妻,有兩個孩子,但在國內的孩子一年中幾乎不來,而在美國的孩子,一年至少來看父母三四次。

        最近,我遇到一個年輕人,母親老年癡呆非常嚴重。平時上班,他只能把母親鎖在家里,遇到出差,就把母親送到姨媽家。他想把母親送到養老院,但她的退休工資每月才兩千多,自己收入也不高,找不到好的養老院。所以說,即便子女在身邊,受限于經濟條件,養老也沒那么簡單。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不見得非得把兒女“拴”在身邊,關鍵是子女要時刻關心父母,讓他們覺得沒有被遺忘。即便遠在國外,也可以經常打個電話、視頻聊天,給老人買兩件新衣服,帶點小禮物等等。幸福沒那么難。

        我常對兒子說,如果我將來老年癡呆了,我接受你把我送到養老院,不過還希望你能經常來看我,因為我相信,潛意識里我還在牽掛著你,記得你是我的家人。

        不管以何種形式養老,重要的是尊重老人的自我選擇。有的老人喜歡住在家里,有的老人可能希望到養老院和不同老人交流,有的老人希望到農村去養老、種菜,還有的老人希望到外地旅游養老等等。

        當養老機構養老漸成趨勢,送父母到養老機構可以適度減輕子女照護負擔。

        但將父母送入養老機構后,不能當甩手掌柜。不少年輕人以為將父母送至養老院,就萬事大吉。因為長期的不關心,一些子女甚至對父母的喜好都不太清楚。而一個被送到幼兒園的孩子所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每天接送,經常向老師打聽孩子情況……

        此外,“抱團”養老也是很好的模式。好朋友、好姐妹、一個社團的人,只要志趣相投,都可以抱團養老,大家一起玩,可以緩解心靈空虛,相互扶持,各自的子女輪流來,相互帶點需要的東西,“共享”子女陪伴的感覺。

        在老人開口前將事情做好

        內藤賢治禮愛健康養老有限公司負責人

        日本65歲以上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8.1%,少子高齡化現象凸顯。與此同時,日本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預計到2065年,65歲以上的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將會達到1:1.3。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導致的財源不足也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介護”是介于“照顧”和“護理”之間的一種服務。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構建老年福祉政策。隨著需介護老年人數增加、介護時間延長,早期推出的老年人福祉政策已難以應對。

        調查顯示,自1980年以來,日本老人和子女、孫輩的相處親密程度發生變化:從“希望和子女一直在一起”,到“偶爾見面就好”“偶爾能說上話就好”。

        造成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三代同堂的減少、夫妻獨立生活和單身人士的增加,以及老人自身家族意識的變化。

        1997年,日本制定了專門的養老介護法律,2000年開始實施。為了能讓老人在自己習慣居住的地方,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直到人生終點,日本還建立了居住、醫療、介護、生活支援、介護預防為一體的“全方位照護系統”。

        不同狀況的老人,所需的介護各不相同,因此介護服務的內容也在不斷延展,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飽穿暖,更要重視老人精神生活,從細節處溫暖人心。日式介護是“心的服務”,通過專業團隊,對老人的身心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服務,維持并提高老人生活能力。

        目前中國與日本都面臨老齡化挑戰,帶著日式介護的理念,禮愛在中國的上海、成都、南通開設了樣板機構,在關注當地老人獨特生活習慣與養老需求基礎上,力圖“在對方開口前就將事情做好”。

        時常帶老人外出買買東西、曬曬太陽,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誰不喜融入社會的感覺呢?讓老人忘掉輪椅、忘掉拐杖,開心起來。

        標簽: 養老 老齡化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