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社會生源大規模加入 推動破除職業教育“唯文憑”“唯學歷”等痼疾

        評論

        高職擴招“社會生”,老爸成“學弟”

        社會生源大規模加入,推動破除職業教育“唯文憑”“唯學歷”等痼疾

        有院校計劃招600人,近900人報名,不得不提前關閉報名窗口;

        有院校想多擴招些社會生,但通過高考入學的學生擔憂,會不會導致自己的大專文憑變“水”;

        有酒店負責人坦言,不愿員工進高職學習,也不愿拿出專項資金,擔心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

        有社會生想報名高職,卻面臨學習時間難以保證、經濟困難等問題……

        今年初,國家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臨近年底,記者調研發現,作為產業大省和職業教育大省,江蘇高職擴招院校冷熱不均,并未完成指標計劃。

        “校熱企冷”、財政扶持不到位、后續師資不足、大專文憑貶值等因素,都在影響擴招能否達到實效。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高職應當如何適應時代需求,培養高水平技能人才?

        9月21日,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報到現場,一名社會生和妻子女兒在一起。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父親成兒子“學弟”

        “出來這么多年,吃夠了沒學歷的虧,真的想讀書提升一下自己”

        近日,江蘇省高職院校陸續公布第二批面向社會人員擴招錄取名單。在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43歲的退役軍人高海華被工程造價專業錄取,有趣的是,他即將成為兒子的“學弟”。

        高海華的兒子高潘山告訴記者,自己在建筑工程學院讀大二,父親則在蘇州一家物業公司工作。

        “多年來,父親一直為自己學歷不夠而感到遺憾。”高潘山說,聽說學校開始面向社會人員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他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父親。

        “我做物業經常要處理工程、機電這方面的問題,需要考一些職業資格證書,但是資格考試又對學歷有要求,這次終于可以圓我一個‘大學夢’了。”高海華笑著說,今后課程學習上遇到問題,還得多向兒子請教。

        今年25歲的王宇,高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這些年,我在酒店端過盤子,在后廚顛過勺子。3年前,我開始在化工企業做學徒,目前是工程師崗位。”王宇說,“出來這么多年,吃夠了沒學歷的虧,真的想讀書提升一下自己。”

        王宇報的是高分子化學專業。“老實講,高中學的那點化學知識早忘光了,現在重新學挺費勁,但是很有收獲。”他說,“以前做學徒是師傅帶我,只知道到了這個環節就打開這個閥門,儀表顯示到了多少就加那個,但是完全不懂里面的原理。現在上課我才明白,原來這個是催化劑。”

        王宇期待上高職能讓自己“再跳龍門”。“希望3年后順利拿到大專文憑,說不定就能跳到經理崗,月薪也能翻番到1萬5左右。”

        高海華和王宇曾經遇到的問題,是當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縮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了,勞動力素質沒有跟上;先進裝置買回來了,但沒幾個人會用;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另一方面是求職者發愁沒人要。

        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要培養知識型、技能型產業工人大軍。國家今年在職業教育領域動作頻頻——

        年初,有“職教20條”之稱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大規模擴招100萬,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讀高職;4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3年內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

        在今年的擴招中,有的學校報名非?;馃?。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志鳳告訴記者,學校招生人數比原定計劃多了近七成。

        “光老年服務與管理這一個專業,我們就錄取了206人。九如養老集團有200多人報考,有人本身就有本科學歷。”王志鳳說。

        “我們采取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辦法,招生現場同時安排企業招工面試”,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招辦主任林虹說,在提升學歷的同時解決就業,這對社會零散生源是很大的吸引力。

        “學校第二輪計劃招生600人,有近900人報名,不得不提前關閉報名窗口。”林虹總結,校企合作招生的效果不錯。

        還有不少高職院校拿出真金白銀,加大獎補力度,改善教學條件,專門用于擴招。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就處處長徐擁軍介紹,學校計劃招生400人,最后錄取615人。

        “今年專門增加預算近800萬元,利用假期對教學樓、宿舍樓進行擴容改造,增加100多張床位。”徐擁軍說。

        “考慮到社會生收入偏低,我們足額提取500萬元獎助金,擴大資助覆蓋面。”徐擁軍說,“不讓一個擴招生因經濟困難放棄就學。”

        多重因素影響擴招

        “學校擔心社會擴招影響品牌聲譽,更影響今后高考招生,因此在擴招規模上只能保守一點”

        記者了解到,江蘇今年7月和10月的兩輪擴招,均未完成目標計劃。且擴招呈現“冷熱不均”的狀態,除少數傳統熱門名校、強校,多數高職院校未能招滿。

        有熱門高職院校負責人認為,面向社會擴招對大家而言都是第一次,以后會常年進行,不必過分看重第一年有沒有招滿。

        與普通高考招生相關工作由地方教育部門統一落實不同,此輪社會擴招各環節多由學校自行完成。

        “這讓學校負擔大大加重了。”一名高職招辦主任向記者吐槽。

        多所高職參加社會擴招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在今年兩輪面向社會人員的招生過程中,明顯感到高職院校是在“單打獨斗”。

        “報名、考試、體檢,發短信、打電話通知,都是我們自己到全省各地跑。”前述招辦主任無奈地對記者說,“作為學校,真覺得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企業的積極性也有待進一步激發。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不少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但招生效果并不理想。

        “我們酒店24小時都要有人上班,員工去上課多少會影響工作,而且他們學歷提升后,可能就跳槽了。”無錫一家酒店負責人坦言,因此,酒店對組織員工報名意向不大,也不愿動用職業技能培訓金。

        “我們實在是擔心,送員工培訓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甚至‘為他人做嫁衣’。”他說。

        另外,有招生負責人反映,“從考生報名咨詢的問題來看,還有不少社會生沒充分了解國家的獎助政策。”

        江蘇某知名高職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常年超過二本錄取線。該校招生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社會生的錄取門檻偏低,通過高考招收的學生提出,二者拿同樣的學歷證書,會不會導致大專文憑變“水”。

        “學校擔心社會擴招影響品牌聲譽,更影響今后高考招生,因此在擴招規模上只能保守一點。”這位負責人說。

        此外,記者調研發現,相比經高考入學的生源,社會生源年齡跨度大,背景經歷復雜,是否同吃同住,給校園管理帶來不小挑戰。

        目前在江蘇,部分高職只安排年齡相仿的社會生、退役軍人學生在校內住宿,對其他社會生仍采取“送教上門”“送教進企”的形式安排教學。校企各自派人結成“雙班主任制”,加強學生管理。

        織密兜底“政策網”

        “社會生很多是初中畢業,本就收入不高,還要自付每年5000元的學費,政策必須考慮他們”

        多所高職院校主要負責人向記者反映,當前亟待明確財政生均補貼與企業免稅政策,讓校企雙方吃下“定心丸”。

        有院校表示,時近年底,還沒等到這批擴招對應的財政撥款。

        “按今年招生近800人計算,今后三年的擴招規??偤?,等于再造一所新學校。如果沒有配套資金支持,學校將面臨不小的負擔。”這位高職院校負責人向記者訴苦。

        “工學矛盾”是難以回避的問題。“特別是下崗職工、農民工、失業青年,他們大都忙于謀生糊口,很難保障集中學習時間。”徐擁軍說。

        “考生報名時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上高職能不能加工資。”王志鳳說,“社會生不少是初中畢業,部分甚至只有小學文化。他們本就收入不高,還要先自付每年5000元左右的學費,政策層面必須考慮他們基本的生活需求。”

        “應當出臺政策,明確要求企業為在職人員學習提供必要便利。”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常綠建議,企業要重視接受繼續教育的員工,讓大家感到“學有所值”。

        “同時,政府也要充分考慮未就業人群,求學面臨的經濟壓力和家庭困難,落實必要的生活補助。”常綠補充。

        徐擁軍建議,應當發揮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優勢和職教優勢,將擴招政策惠及中西部和東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幫扶一代。”江蘇無錫援青干部、海東市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戴震乾介紹,無錫和海東建立對口幫扶機制以來,將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合作領域,每年都動員海東貧困學子來到無錫企業頂崗實習。

        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朱楠,已經在江蘇工作了兩年,“這邊環境好,工作機會多,我想在這里發展下去。”他說。

        學生擴招老師緊缺

        “現在我們搞‘送教進企’,需要老師‘跑班’。老師們明顯感到時間精力跟不上”

        一些院校已經感受到擴招后帶來的師資不足問題。

        “現在我們搞‘送教進企’,設立多個異地教學中心,需要老師‘跑班’。”江蘇一高職院長介紹,為了配合企業生產,集中授課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間,老師們明顯感到時間精力跟不上。

        “這不是簡單通過加獎金就能解決的。”這位院長感嘆。

        湯程博士畢業后來到江蘇某高職院任教,一干就是十年,對當前高職院校師資短缺這一點深有體會。

        “每周好幾天,我都要和同事坐1個多小時的車,到縣里的企業教學點講課。”湯程說,擴招后多了很多異地社會生,學校每天都有老師趕去不同教學點上課。

        “工人們生產分早晚班,因此上課也分兩個班,從下午5點上到晚上9點,同樣的內容我們需要講兩遍。”湯程說。

        湯程坦言,給社會生上課確實是不小的負擔,因此教研組會事先征求老師們的意見,盡量讓有精力下企業的老師,承擔更多的社會生教學任務。

        “比如新進來的青年教師,他們自己申報課題項目的任務已經很重了,還要給原來高考進來的學生上課。”湯程說,“給社會生上課的任務,就交給我們年紀比較大的老師”。

        “2018年高職招生368.83萬人,今年擴招100萬,原本短缺的師資會更加緊張。”天津職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鄒吉權說。

        為彌補職教師資短缺,今年8月,四部門聯合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深化校企互聘,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雙師型”教師總量為45.56萬人,包括中職26.42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1.5%;高職19.14萬人,占專任教師比例39.7%。

        有專家認為,相比將自家教師送到企業一線加強實踐,從企業引進高水平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老師或專業建設帶頭人,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的長期發展。

        但也有院校反映,實際教學中,能工巧匠“會做不會教”不在少數。

        衡量“貢獻度”的困惑

        “大家都要寫‘本子’、爭取課題、發論文,是不是聽上去和普通高校教師的工作差不多”

        目前,高職教師隊伍仍以普通高校碩士、博士學歷畢業生居多,其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偏向學術教育,而非職業教育。

        湯程告訴記者,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同屬教育部門主管,二者具體做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大家都要寫‘本子’(指項目申報書)、爭取課題、發論文,是不是聽上去和普通高校教師的工作差不多?”湯程反問記者。

        湯程說,自己現在做企業技術服務類的課題比較多,“國家各類課題項目、研究計劃給我們高職院校的名額少,不能和普通高校比”。

        “雖然現在提出要‘破五唯’,但是評職稱等等還是缺乏一個量化指標。比如我們學校提出要看老師的‘貢獻度’,怎么衡量呢?”湯程很困惑。

        “有幾個問題在制約校企互聘兼職教師。”江蘇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莊西真分析,“除了人事管理等體制機制因素,職稱評審要看是否發表科研論文,要看基礎學歷是碩士還是博士,另外,到學校任教收入也不高”。

        江蘇理工學院地處制造業發達與職業教育領先的常州市,是我國單獨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老八所”之一,專門為職業院校培養師資人才。

        但記者調研發現,由于該校尚未開展職業技術教育碩士培養,多數職業技術師范生本科畢業后只能考研提升學歷,才有機會進入對口的職業院校從教。

        對此,有專家認為,“職教20條”部分措施有待細化,“如要求職業學校聘用專業教師須有最低工作年限,就與加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設相矛盾,可能阻礙這批師范生畢業進入職校工作”。

        產教融合因時而變

        “這要求我們高職院校,改變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終身教育過渡”

        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臧志軍認為,今年高職擴招暴露出的問題顯示,傳統的管理和教學體制,與當前職業教育服務對象的需求已不相適應。

        “職業教育本質上是一個產教融合的教育體系,需要因時而變。”江蘇理工學院院長朱林生說。

        近日,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總則第三條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這一定位給職業教育深化改革開了個好頭。”職教界資深專家評論。

        “這就要求我們高職院校,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由單一的學歷教育向終身教育過渡。”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薛茂云說。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8.1%。隨著高等教育日漸普及,今后高職院校將逐漸以社會生源為主。”臧志軍說。

        “應盡早調整,采用‘項目制’團隊、‘模塊化’課程、‘活頁式’教材這些更加靈活的管理教學機制。”臧志軍建議,以高職擴招和“1+X”證書試點為契機,推動職業教育破除“唯文憑”“唯學歷”等痼疾。

        今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公示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擬建單位名單,該計劃簡稱“雙高計劃”,又被業界稱為職業教育的“雙一流”。

        有專家建議,從今年擴招各校“冷熱不均”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引導,鼓勵分類發展。

        “部分重點院校可以專注向重點產業尖端邁進,其他院??梢赞D型面向社會提供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他說。(記者陳席元)

        (部分受訪對象為化名)

        標簽: 高職 擴招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