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綜合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中國新聞網、微言教育
面對當前頻發的
校園霸凌和校園暴力問題,
國家各個部門紛紛出招
↓↓↓
@中國新聞網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針對當前頻發的校園安全和學生欺凌問題,草案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培訓和教育。
@微言教育
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根據《教育部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工作方案》部署的整治任務,決定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項整治工作。
校園霸凌,指一種長時間持續的、并對個人在心理造成恐懼、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受害者與欺凌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有效地反抗。
很多人都低估了校園霸凌的危害,尤其當霸凌以非暴力的形式出現時,不少成年人認為這只是小孩子間的小打小鬧,無須在意。殊不知這是將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推向地獄,是校園霸凌的幫兇。這也是我們缺乏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
校園霸凌,事關多方因素
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往往是在班級中性格較為內向、不擅長與人交往、成績平平或者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但這些也并不能成為被霸凌的理由。只是因為這些同學在霸凌者眼里,實施霸凌后的反擊風險較低。
但小伙伴們要明白,雖然可能是你身上的某些特質讓霸凌者選擇了你,但這只代表你是不幸的,絕非你的過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讓這件事對你的傷害降到最低。
事實上,霸凌事件出現的原因其實與霸凌者和學校以及大眾的法制觀念有關:
1
一些同學逐漸從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發展成為殘忍的霸凌者,往往與自身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父母不正確的溺愛或者關注過少、暴力傾向的家庭引導等都會影響孩子的三觀,為校園霸凌埋下隱患。
2
同伴影響,甚至唆使一些孩子參與霸凌團隊。霸凌事件往往以群體團隊的方式出現,這是因為單憑個人的力量和膽量是很難實施霸凌的。青少年沖動易怒、愛逞哥們義氣、是非辨別能力差為霸凌事件的出現加大了概率。某些學校和老師的敷衍了事甚至不作為,更是為霸凌事件無形中開辟了“綠色通道”。
3
大眾對校園霸凌行為的看法還未上升到法制層面,總是認為未成年人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更加為所欲為。事實上,我國已經有法律制裁校園霸凌的案例,涉案的未成年也都受到了法律的懲罰。
作為受害者,我能做什么?
校園霸凌問題不僅給學校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而且容易給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造成難以消除的心理陰影。那作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1
向父母和老師求助。你可以正式地、認真地、客觀地向父母和老師傾訴自己的遭遇。不僅強調自己身體上所受的傷害,還有精神上所受的傷害。不要隱瞞自己所受的委屈,也不要刻意夸大,從而避免未來萬一面臨更嚴重的校園霸凌時失去父母和老師的信任。
早在2016年6月起,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就要求全國中小學校建立校園霸凌救助熱線。如果遭到校園霸凌或者目睹其他同學遭到校園霸凌,都可以撥打學校救助熱線,尋求幫助。
2
必要時,可以撥打12355青少年服務臺,這是共青團中央權益部設立的專門面向青少年的熱線電話,旨在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如果學校老師和父母無法真正保護你,你可以向社會各機構尋求幫助,甚至撥打110報警,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3
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認知,避免產生自卑自責的負面情緒。嘗試用幽默和冷漠的方式化解霸凌危機,對霸凌者避而遠之,并且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信念,“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對方的問題”。
基于中國校園霸凌率居高不下,知力君在此也想呼吁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和同學們,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要零容忍。每個人都是監督者、幫助者、支持者,引導走錯路的同學重回正道,拒絕成為霸凌者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