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的游人賞花踏春,拍照留念。全媒體記者胡戰軍攝
風和日麗,陽光暖暖地灑在段店鎮張灣村的田野上,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資料圖)
趁著好天氣,種糧大戶湯泳池正組織人力、機械翻耕水田,準備春耕。今春,張灣村200畝水田全部種早稻,目前90%面積已完成翻耕。
近兩年,段店鎮大范圍開展撂荒地整治,各村干得熱火朝天,唯獨張灣村靜悄悄的。張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小安介紹,因為閑散土地利用充分,張灣村無一處撂荒地。
張灣村北臨長江,遠離主干道,加之耕地都是基本農田,辦不了工業企業。如何讓村子強起來、村民富起來?思來想去,張小安覺得還是繞不開一個“農”字,得從老本行入手。
張小安既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的種糧大戶。前些年,他與人合伙成立合作社,專挑那些無人耕種的撂荒地,流轉到手上統一耕種。高峰時,他承包耕種的土地面積達300多畝。
這幾年,張灣村的耕地面積不降反增,江灘旱地全部種滿了油菜、小麥等農作物。
春日的暖陽下,站在長江干堤上向北遠望,5000余畝油菜花隨風搖曳。沿著機耕路前行,記者與張小安邊走邊聊。
“眼下長勢還不錯,如果近期沒有大的雨情,再追施好硼肥,豐收就有保障了。”張小安說,張灣村江灘油菜花海所在地,是我市“綠色雙低油菜高產創建”項目核心示范區,2022年油菜種植畝均產出千余元。
規模化種植,給張灣村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江灘處錯落有致的油菜花,與奔流的長江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三五成群的游人賞花踏春,拍照留念。村口處,村民販售的野藜蒿、野生小蒜被搶購一空。
2017年以來,張灣村因油菜花海“火出圈”,每年3至4月,上萬游客來這里賞花。為此,張灣村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0余萬元建成江灣路、花海路和生態停車場,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油菜花海為張灣村民增加油菜籽和旅游收入30余萬元。2023年,張灣油菜花海被省文旅局納入全省春季精品旅游線路。
“道路硬化刷黑了,農業排灌設施及村民文體廣場都建好了,下一步多謀劃幾個項目,帶動村強民富。”張小安說。
水田、旱地種滿種足后,張灣村今年打起了菜園地的主意。張小安告訴記者,當地村民有種豆角的習慣,全村零零散散的菜園地加起來約有200畝。
以前各家各戶自產自銷,豆角集中上市的時候價格被壓得很低,村民賺不了錢。今年,村里準備組織發動村民種植豆角,由村集體統一收購、粗加工,然后銷售出去。眼下,張灣村正在與武漢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商談供銷合同。
近幾年,張灣村還通過土地流轉,積極引導廣大農戶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觀光休閑農業。綠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40畝草莓種植基地,50個整齊劃一的草莓大棚,年產值100余萬元,帶動10余名村民就地就業。走進草莓大棚,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紅彤彤的草莓嬌羞地躲在綠葉中,色澤誘人,清香撲鼻。前來采摘的游客提著籃子,仔細挑選一顆顆香甜可口的草莓,臉上洋溢著喜悅。
“不僅如此,我們還引進湖北南跡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建設80畝蔬菜大棚基地。今年計劃建設一個大型凍庫,把農產品倉儲的短板補上,然后在村原有60千伏安光伏發電站的基礎上,再擴建一個60千伏安的光伏發電站,爭取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張小安說。
全媒體記者 黃朝暉
編輯:談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