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各手機測試平臺陸續公布四月份性能手機排行榜,驍龍8Gen2這款被普遍認可的安卓年度強芯再次刷新熱力值。作為高通2023年主力旗艦處理器,驍龍8Gen2性能高、功耗少、發熱低,從各家評測機構的榜單中就可以看出來,驍龍8Gen2這波贏麻了!
在兔兔4月份安卓旗艦手機性能排行榜單前十的機型,全部都是搭載了來自高通的驍龍8Gen2處理器。這些機型中有一加11、魅族20 Pro這樣的主流旗艦,有主打影像體驗的小米13Ultra,也有ROG7 Pro、紅魔8 Pro+等專業游戲手機,其中ROG7 Pro以132萬+的綜合跑分穩坐安兔兔4月份安卓性能手機第一的寶座。同樣,在魯大師最新性能手機榜單上,ROG7 Pro以141萬分成績摘得第一的桂冠,再次突破了魯大師性能最高分。
雖說跑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用戶體驗,但是作為直觀的參數,多少能夠給消費者一些參考。處理器跑分高并不一定代表著體驗好,例如聯發科天璣;而用戶體驗感好的,往往意味著跑分不會低,例如高通驍龍。智能手機的跑分和體驗本就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那為什么像聯發科天璣處理器明明有著不錯的跑分成績,而實際用戶體驗和市場口碑卻遠不如它的跑分那么剛呢?
實際上,跑分軟件是在解除手機溫控,使處理器性能達到最強狀態,在極限環境下測試出來的手機的反應力以及處理指令信息的能力,而這樣的測試環境,在現實中是并不存在的。用戶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處理器并不會像測試中那樣解除溫度控制,在機身達到設定好的極限溫度時就會自動彈出提醒,同時系統會暫時停用程序或功能,以防止進一步升溫給手機CPU/GPU等元器件造成損害。所以,像搭載天璣9200的某些機型在測試中可以輕松駕馭極限游戲場景,而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玩一些對性能要求較高的游戲都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其根本原因就是只顧著追求漂亮的實驗室跑分數據,而將最重要的用戶體驗忽視了。
“論跑分沒輸過” 聯發科一直就對處理器的跑分非常執著,此前就為了跑分而玩出了“堆核狂魔”的梗,用堆砌CPU核心數量的方式提升處理器的極限性能,這也成為聯發科抹不去的黑歷史?,F階段,發哥依然奮斗在跑分的路上,只是不再依賴堆核,而是用提升頻率的方式。剛剛發布的天璣9200+就將超級大核主頻從3.05GHz提升到3.35GHz,Cortex-A715中核和Cortex-A510小核也從2.85GHz和1.8GHz分別提升到了3GHz和2GHz,提升幅度相當激進,在安兔兔上的跑分突破136萬,成為聯發科宣傳這款處理器的最大賣點。而實際上,天璣9200+136萬的安兔兔跑分和搭載驍龍8Gen2的ROG7 Pro 132萬+的成績并沒有離開多少距離,而在CPU核芯頻率上天璣9200+卻比高通驍龍8Gen2高出了不少,這與功耗息息相關。
每次聯發科有新的處理器推出,都是在跑分上大書特書,大有贏了跑分就贏了天下的氣勢。而高通驍龍則是務實地輸出體驗,官方發言幾乎從不提及跑分如何如何。高通驍龍系列以用戶需求痛點為突破口,專注于用戶體驗的提升,形成了以影像、游戲、AI、連接、音頻和安全六大模塊為框架的完整驍龍生態,為手機廠商提供了功能豐富的芯片級技術“底座”,幫助手機廠商在此基礎上打造極致移動體驗。
責任編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