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泰化學”)(6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23年6月10日,公司獲知美國國土安全部將公司列入“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的實體名單中。公司主營產品聚氯乙烯樹脂、離子膜燒堿、粘膠纖維和粘膠紗,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59.11億元,其中國內收入占比93.37%,出口收入占比6.63%,此次被列入實體名單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造成的潛在影響,并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做好應對工作。
【資料圖】
第一紡織網此間獲悉,2022年6月21日美國所謂“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以下簡稱UFLPA)正式生效,6月17日美國國土安全局發布了“防止進口中國通過強迫勞動開采、生產、制造的貨物的策略”及UFLPA實體清單。6月13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發布“進口商操作指南”。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認為,美國政府憑空捏造所謂新疆“強迫勞動”問題,嚴重干擾破壞新疆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不合理增加企業負擔。
UFLPA策略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面評估從中國進口的所謂使用強迫勞動開采、生產或制造的貨物的風險;二是對所謂強迫勞動和UFLPA實體清單的評估和說明;三是 關于識別和追蹤貨物的舉措、工具和技術建議;四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加強執法的計劃;五是 說明確保所謂強迫勞動制造的貨物不進入美國需要的資源保障;六是進口商指南;七是與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機構協調與合作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中泰化學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58年建廠的新疆燒堿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支持的優勢資源轉換企業。2006年,中泰化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依托新疆地區豐富的煤炭、原鹽、石灰石等自然資源,通過不斷優化管理理念和完善產業生態圈,發展成為擁有氯堿化工和粘膠紡織產業兩大主業的優勢企業,主營聚氯乙烯樹脂(PVC)、離子膜燒堿、粘膠纖維、粘膠紗四大產品,配套熱電、蘭炭、電石、電石渣制水泥、棉漿粕等循環經濟產業鏈。
中泰紡織版塊的產業布局國外在塔吉克斯坦的丹加拉和喀特隆兩地,國內在新疆庫爾勒、阿拉爾、沙雅等多個地方。公司具備150萬畝高標準棉田、7萬畝棉花良種繁育基地、100萬噸粘膠纖維、40萬噸漿粕、385萬錠粘膠紗、96萬錠棉紗、14萬噸無紡布、9500萬米梭織布、1.6萬噸機織布、450萬件(套)訂制服裝的生產規模。直接就業人數4萬余人。建成棉花行業單體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世界最大的粘膠紗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粘膠生產基地以及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棉花種植、粘膠生產、高端紡紗及下游織造、印染、服裝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在粘膠、紡織方面,中泰化學的粘膠纖維主要出口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國家,2022年出口占比 2.63%。粘膠紗主要出口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土耳其、巴西等國家,2022 年出口占比7.43%。
相比于其他內地粘膠企業,中泰化學在漿粕、燒堿等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應及生產過程所需的電力成本、蒸汽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目前粘膠纖維生產規模處于行業較高水平,隨著粘膠行業落后產能退出及供需關系重新調整,公司產業鏈一體化帶來的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將更加明顯。近兩年受《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年)》、《自治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2018年行動方案》、《中國制造2025新疆行動方案》等產業政策的影響,紡織業已成為新疆的戰略性產業,粘膠纖維及粘膠紗產品未來在疆內仍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財報顯示, 2022年度,中泰化學實現營業收入559.11億元,同比下降11.1%(調整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7.14億元,同比下降74.02%(調整后);基本每股收益0.2772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
分板塊看,紡織板塊為中泰化學貢獻營業收入66.23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1.85%,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46%。
分產品看,粘膠纖維為中泰化學貢獻營業收入27.05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4.84%,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10%;粘膠紗線為中泰化學貢獻營業收入36.66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6.56%,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69%,其他紡織產品為中泰化學貢獻營業收入2.50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0.45%。
截止第一紡織網今天晚間發稿前的上一個交易日,中泰化學收報6.70元/股,跌幅1.47%,市值173.53億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