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0870元,看看消息內容具體說了些什么?工資收入的話要達到多少錢以上才需要納稅呢?
【資料圖】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4.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
按收入來源分,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163元,增長5.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7%;人均經營凈收入1834元,增長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9%;人均財產凈收入958元,增長4.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8%;人均轉移凈收入1915元,增長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6%。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895元,增長4.6%,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1.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2175元,增長3.9%,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864元,增長5.6%,中位數是平均數的79.3%。
居民消費支出情況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4.0%。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303元,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29元,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2128元,增長2.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1.6%;人均衣著消費支出438元,下降3.3%,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5%;人均居住消費支出1560元,增長8.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3.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70元,增長3.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5%;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824元,增長4.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2.2%;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637元,增長9.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4%;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05元,增長14.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0%;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76元,增長8.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6%。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每月5000元。
1、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起稅點,又稱“征稅起點”或“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對征稅對象開始征稅的起點數額。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起征點的就全部數額征稅,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
3、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工資會扣除五險一金。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五險一金,單位需要承擔一部分,這部分從單位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員工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從員工工資中扣除。單位每月需要為員工申報正確的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以確保五險一金的正常繳納。
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的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準(包括地區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
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
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