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是“秦時明月照耀著漢時關(guān)塞”的意思。
(相關(guān)資料圖)
2、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guān)還是漢朝的邊關(guān)”,而應(yīng)譯作: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guān)。
3、句中的“秦”、“漢”、“關(guān)”、“月”四字是交錯使用的。
4、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guān)塞”。
5、即“明月依舊,關(guān)塞依舊,卻物是人非”。
6、更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慘。
7、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8、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9、”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10、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11、擴展資料:其他使用了互文修辭手法的句子煙籠寒水月籠沙。
12、(杜牧《泊秦淮》)我們應(yīng)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
13、如將此句譯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那就大錯特錯了,意思怎么也講不通。
14、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15、(《木蘭辭》又名《木蘭詩》)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16、”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古文中,數(shù)字一般為虛數(shù),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17、3、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18、(《木蘭辭》又名《木蘭詩》)這兩句亦為互文,當(dāng)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dāng)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19、4、“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20、”(《木蘭辭》又名《木蘭詩》)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jīng)歷千百次的戰(zhàn)斗而后戰(zhàn)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
21、”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
22、這句話的正確的翻譯是:“將士(將軍戰(zhàn)士)們從軍十年,經(jīng)過千百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23、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24、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中“驚”、“鳴”互文,正確的翻譯應(yīng)為“(半夜里)明月升起,驚飛了樹上的鳥鵲,驚醒了樹上的眠蟬;輕拂的夜風(fēng)中傳來了鳥叫聲和蟬鳴聲。
25、”這樣理解,詞的意境才更顯豐富幽美。
26、6、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27、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兩句中“將軍角弓”和“都護鐵衣”為互文,應(yīng)理解為“將軍和都護(這里代指全體人)的角弓都(僵硬)無法張開,鐵甲冷得無法穿上。
28、”才更合理。
29、7、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30、(王勃《滕王閣序》)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勝友如云”和“高朋滿座”是互文。
31、“勝 友”“高朋”“如云”“滿座”相互交錯,補充說明。
32、應(yīng)解釋為:“勝友如云,勝友滿座;高朋滿座,高朋如云。
33、”。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