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離開新疆哈密,萬境新疆——《中國汽車報》第十六屆SUV試駕暨新疆能源企業走訪活動車隊駛入位于戈壁的景峽南風電場,在此舉行SUV試駕啟動儀式并進行車輛試駕。這片風電場上,300臺風電機組在望不到盡頭的戈壁上穩定運行,在5.9米/秒的年平均風速下,去年發電量達到13.86億千瓦時,年利用2311.13小時,還曾創下國內單期并網最大風電場、13天完成300臺機組調試任務等多項記錄,作為這一風電場整機供應商的就是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海裝”)。
背靠中船實力 優勢顯著
中船海裝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當初是以何種機緣入局風電行業?中船海裝新疆公司負責人紀銳元表示:“船舶推進系統是用柴油機驅動,產生動力到減速器進行減速,然后再驅動螺旋槳旋轉用以推動前進。這一系統和風電機組的原理高度相似,只不過風機運轉的流程剛好相反。風機由風力帶動旋轉,通過齒輪箱增速讓發電機發電。”正因為兩者的高度相似性,中船海裝可以充分利用船舶制造的相關優勢和經驗。
此外,“現在我們70%的供應商都是集團內的裝備制造企業。包括主軸、齒輪箱和發電機等,控制系統則為中船海裝自主研發,擁有整套核心技術體系。”紀銳元表示,中船海裝在集團內打造了完整風電產業鏈,集團內30余家軍工裝備和船舶配套企業都在為中船海裝提供零部件配套,因此“海裝造”風電機組具有極強的技術優勢和可靠性。
紀銳元表示,得益于我國精密制造業的進步,風機關鍵部件的自主生產率逐年上升。“例如回轉軸承以前我國是生產不了的,我們只能采購國外產品。但隨著我國精密制造能力上了一個臺階,軸承已經實現了全部國產化。也正因如此,近年來風電行業成本持續下降了近3倍,整個產業鏈集成的企業在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上成果豐富,現在海裝的風機實現了95%以上的零部件國產化。”
助力新疆風電開發消納
按照“南北布局、陸海并舉”戰略布局,新疆一直是中船海裝風電建設的要地,目前公司在新疆本地已完成2000余臺機組的裝配,每年大約新增裝機量在200臺左右。扎根在此的新疆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承擔中船海裝西北區域陸上風電機組的總裝、運營維護與售后服務等業務,產品輻射新疆、甘肅、青海等西北片區。公司擁有裝配車間16319平方米,室外堆場13300平方米,具備年產420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能力。已累計產出2兆瓦、2.5兆瓦、3.X兆瓦、5.X兆瓦、6.X兆瓦等風電機組2000余臺,安裝于新疆多個風電場,地區整體裝機占比超20%。
新疆與我國東部負荷中心、中亞及歐洲國家之間的距離都在特高壓輸送范圍內。中船海裝也在塔城注冊成立公司,在哈密已實現產能42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裝配能力,不僅將風機矗立在新疆區域,還通過世界領先的特高壓技術應用到疆電外送工程上,實現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
2021年,中船海裝提出了“創新引領、海陸并舉、向海圖強”的戰略思路。“近兩年,中船海裝在海上風電發展上可謂‘乘風而上’,不僅‘連中三元’國內首批平價海上風電項目訂單,發出平價海上風電‘第一度電’,還成功開發了創造最大風輪直徑世界紀錄的H260-18MW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紀銳元介紹,去年,中船海裝開發的國內首臺深海漂浮式風電機組“扶搖號”也完成了安裝,目前已成功運行發電,對于下一步深遠海漂浮式風電規模化發展和“風電+”海洋藍色經濟帶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攝影: 杜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