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掌控關鍵核心技術
芯片,是智能手機的“大腦”,也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汽車芯片大致分三類:用于車身穩定和控制系統的處理器、控制器芯片,用在雷達、攝像頭等感知系統上的芯片,負責電源管理、功率轉換的IGBT功率芯片。
汽車產業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不能“缺芯少魂”。然而實際情況是,目前國內車企所用芯片,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著眼于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車產業鏈,武漢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取得突破:湖北芯擎科技發布國內首款車規級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湖北億咖通形成四大系列芯片矩陣,智新半導體生產的IGBT功率芯片模塊實現量產、裝車。
■ 東風自主研發“汽車芯”,保障國內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可控
功率半導體,英文縮寫為“IGBT”,被視為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最強大腦”。裝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機上,直接控制驅動系統直、交流電轉換及電機變頻等,缺了它,新能源汽車就開不動、走不了。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上使用的IGBT芯片,95%以上依賴進口。
今年7月,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功率半導體模塊(IGBT模塊)封裝測試生產線正式投產,首批IGBT模塊成品下線。這是華中地區第一個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嚴重依賴進口的新能源IGBT模塊,不僅實現國產化,還至少便宜10%以上。
隨著智新半導體年產30萬套IGBT模塊生產線正式投產,東風公司自主研發制造出了自己的“汽車芯”,武漢也有了自己的“汽車芯”。
“‘東風造’功率半導體模塊的量產,意味著東風公司在功率半導體模塊這一核心零部件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不再受制于人。”智新半導體董事長楊守武介紹,智新半導體掌控了車規級IGBT模塊從原材料到制程,再到封測的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做到了“自己的碗裝自己的糧食”。
“搭載智新半導體IGBT產品,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僅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保障供應鏈的安全可控。”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林表示。
楊守武介紹說,智新半導體總規劃產能為120萬套IGBT模塊,預計2023年建成,能滿足東風公司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對IGBT模塊的需求,還能為其他車企供貨。其中,三期項目將研發、生產更高級的碳化硅IGBT模塊。
■ 湖北億咖通形成四大序列芯片矩陣,明年起將使用于領克、路特斯、沃爾沃等
作為國內智能網聯領軍企業之一,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汽車芯片上同樣正在發力。記者獲悉,其第三代汽車芯片正在進行量產車型的適配,即將實現商業化、批量裝車。
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于吉利生態圈,2017年落戶武漢經開區,四年來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公司武漢運營中心總經理陸非介紹,目前,億咖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產品的芯片矩陣,包含高性能車規級數字座艙芯片E系列、全棧AI語音芯片V系列、先進駕駛輔助芯片AD系列、微控制處理器M系列。其中,億咖通正在研發的第四代車載芯片,對標高通8155芯片,性能比現有車載芯片提升13倍,算力與手機芯片的差距縮短到2年以內,“明年實現商業化,將使用于領克、路特斯、沃爾沃等品牌的高端車型上”。
去年10月,億咖通與ARM安謀中國合資組建的芯擎科技,總部落戶武漢經開區,掌握7納米車規級芯片的制程工藝,能夠完整提供從傳統汽車電子架構到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電子架構中的全部高端芯片,其中,國內首款車規級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流片成功,明年三季度起量產、裝車。
■ 為補上汽車芯片產業鏈關鍵一環,在漢兩大央企攜手攻堅汽車功能芯片
在汽車芯片產業鏈中,應用于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電子控制模塊中的功能芯片非常關鍵。為確保汽車芯片供應鏈安全可控,東風公司、中國信科兩大在漢央企9月攜手,攻堅汽車功能芯片,為武漢半導體產業鏈補上關鍵的車規級功能芯片。
據悉,東風公司和中國信科將聚焦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通信基礎設施、示范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其中,雙方共建的汽車芯片聯合實驗室已揭牌成立,攻堅車規級功能芯片進入實施階段。
據介紹,東風公司和中國信科將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芯片端和應用端的優勢互補,聯合打造車規級芯片的技術生態,共同對芯片全產業鏈進行優化布局,做強做大武漢芯片產業。
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宋景良介紹,作為東風公司和中國信科合作的承載體,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與中國信科旗下的武漢飛思靈微電子將充分發揮各自技術優勢,不斷推動構建汽車芯片生態鏈,共同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車芯片產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名詞解釋】
“流片”的意思是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制造芯片,這就是流片。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流片”指的是“試生產”,就是說設計完電路以后,先生產幾片、幾十片,供測試用。如果測試通過,就照著這個樣子開始大規模生產了。(長江日報記者李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