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20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兩個期限LPR已連續6個月維持不變。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11月LPR繼續“按兵不動”符合預期:首先,作為LPR定價基礎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并未發生變化;其次,隨著持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銀行息差縮窄壓力仍然不小,缺乏壓降LPR報價加點的動力;最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低位下行,說明貨幣條件比較寬松、資金供給比較充裕,引導LPR下降并非當務之急。
當前,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處于歷史低點。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42%,與二季度持平。
“盡管近期包括1年期銀行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AAA級)在內的主要中長端市場利率穩中有降,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的融資成本略有下行,但在商業銀行凈息差處于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當前報價行缺乏主動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貸款利率也保持在低位。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8個基點。
王青認為,6月以來LPR一直維持不變,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受年初以來出口超預期、國內新質生產力領域較快發展等推動,宏觀經濟走勢穩中偏強,逆周期調節需求相應下降。
展望未來,王青判斷,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近期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回落。著眼于穩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經濟運行,穩增長政策有望進入發力階段。
“隨著市場利率不斷降低,降息的邊際效應在下降,因此降息并非當前穩增長、促消費的關鍵因素。”董希淼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雖還有一定實施空間,但邊際效應已經明顯下降。過度放松貨幣金融條件可能產生的一些負面效果也需要關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預計將更加注重精準、協同和均衡。
央行日前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下一階段,將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持續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密切關注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持續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