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近日,A股上市公司神奇制藥(維權)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決定書指出,公司在2023年利用已停止投入的“基藥宣傳計劃”套取銷售費用4483.828萬元,并通過員工個人賬戶轉賬虛構應收款項回款,進而轉回信用減值準備,導致2023年年報信息存在嚴重差錯。
上海證監局據此對神奇制藥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并對公司董事長張濤濤、董事兼總經理馮斌、董事兼財務總監陳之勉三人出具警示函。
盡管神奇制藥回應稱,此次監管措施源于“應收款項賬務處理不規范”,并表示將積極整改,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但市場和法律界對此并不買賬。
從監管部門認定的事實來看,該行為并非簡單的會計差錯,而是帶有主觀故意的財務操縱,涉嫌違反《證券法》中關于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核心要求,已構成虛假陳述,未來不排除后續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追責。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正是張濤濤再度接替其父張芝庭出任公司董事長的一年。同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重回增長。而近年來,神奇制藥業績持續低迷,營收自2022年高點后不斷下滑,歸母凈利潤也跌落至1億元以下,不及2019年之前的水平。
業務方面,神奇制藥主營業務分為醫藥制造和醫藥商業,收入比例約為6:4。公司產品結構老化,依賴金烏骨通膠囊、斑蝥酸鈉注射液等老藥。其中,斑蝥酸鈉類產品更趨近于輔助用藥,曾貢獻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營收,但在醫保控費、集采等政策沖擊下,醫藥制造板塊收入持續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9.61億元,歸母凈利潤3280.81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3.47%和13.29%,頹勢未止。此次監管風暴之后,神奇制藥能否真正實現逆轉,市場正拭目以待。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