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獲悉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部分鄉鎮秋蠶生產出現問題,遼寧省綠色農業技術中心、省蠶業科學研究所的專家第一時間奔赴大山深處,深入蠶場,尋找病因,面對面為蠶農答疑解惑,為秋蠶豐收保駕護航。
8月中旬,寬甸蠶農反映秋蠶長勢不均衡,柞樹枝條有枯死現象。接到求助信息后,寬甸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蠶業部立即行動,經多方聯絡,邀請省綠色農業技術中心賈慧群和省蠶業科學研究所李喜升、歷紅達等專家趕赴寬甸。
在青椅山鎮堿場溝村蠶農張慶豐的蠶場,專家組對整個蠶場柞樹品種、葉質情況以及柞蠶品種、生長發育狀況進行現場勘察,并就秋蠶放養情況與蠶農交流。
專家們現場勘察發現,該蠶場柞樹主要以遼東櫟、蒙古櫟為主,大部分芽棵柞墩出現枯死枝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上年秋蠶放養食葉量過大,導致樹體營養不良,木質化不好,出現凍害所致。
“今后,在放養過程中,要及時移蠶,讓柞墩保留一棚葉。另外,春季可以追肥,增強樹勢。”專家建議。針對柞蠶個體大小不一的問題,專家們認為主要是蠶種批次太多造成的,建議購種時選擇同一個批次,如果數量不夠,也盡量要選擇相鄰的2個至3個批次,選取抗性好、個體大、品質優的品種。
青椅山鎮附近蠶農聽說省里的專家來了,紛紛放下手里的活兒,前來咨詢。專家組和蠶農們進行了交流,建議在防治蟲害時,能捕捉的盡量人工捕捉,不能捕捉的要及時用藥物防治,但要注意選擇時間、方式和方法。在病害防治方面,要選擇抗性好的品種,做好卵面消毒,同時也要做好蠶場的全面消毒。
專家們“零距離”耐心細致的指導,受到蠶農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