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周(7月4-8日),《華爾街日報》傳來消息,預計美國總統拜登將宣布下調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決定,其中包括暫停對服裝和學校用品等消費品加征關稅。國內開始輪入儲備棉,而鄭棉主力合約價格重心則繼續下移,棉價提振作用有限。
國內市場悲觀氣氛濃厚,棉價繼續尋底,購銷市場保持冷清。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全國累計銷售皮棉371.8萬噸,同比減少218.5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減少156.5萬噸,其中新疆銷售322.1萬噸,同比減少199.6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減少122.9萬噸。隨著棉價繼續下跌,新疆軋花企業虧損進一步擴大,由于虧損較大,部分企業仍在持價售棉,套保的企業抓緊點價銷售。
上周,部分貿易商下調基差,引發一些棉紡織企業、中間商的詢價及采購,其中2021/22年度新疆低基差棉花成交稍快,相較6月中下旬有所放量。目前紡織企業認為,棉花期現價格大幅下跌以后,超過了市場的預期,按當下棉價計算,棉紗產銷價格不再倒掛,但產業主要矛盾是終端訂單嚴重不足。2022年二季度企業接單形勢不理想,沿海地區織布、印染企業開機率在60%以下,前期銷售較好的OE紗出貨逐漸減緩,并且出廠價和輕紡市場成交價也不斷下跌,50S及以上高支普梳、精梳紗訂單仍舊稀少,紡企只能按單加工。
從調查來看,由于接單困難,部分企業正在通過降低開工率,減少成本支出,其中廣東、江浙等沿海地區部分中小織布廠、面料企業繼續壓縮產能,并且停產的意愿也在上升,除了訂單不足外,終端回款緩慢、現金流趨緊、成品庫存高等都是促使企業降產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