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統計年鑒(2022)》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15歲以上的單身人口約為2.39億人。然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將單身人口的年齡界定為15歲以上是不合適的,因為真實的單身人口數量絕對要低于2.39億。他指出,長達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偏高導致了一些人的被動單身,有3000萬以上的男性找不到中國老婆。
原新教授曾是原國家計生委的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專家組組長,他指出,數以千萬計的男性缺失與之婚配的適齡女性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由于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導致男女婚姻年齡段人口數量不匹配,性別失衡的社會問題已經開始顯現。這一問題背景下,婚姻擠壓、結婚人數減少、失婚和離婚率上升等社會現象和問題逐漸浮現,必須積極主動應對性別失衡社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何我國存在如此眾多的單身人口?原新教授指出,失婚人群,即被動單身人群的主要原因是長達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偏高,且失婚人口大多為男性。這意味著有大量的男性找不到中國老婆。這種情況的出現與人們對男孩子的偏好有關。長期以來,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鼓勵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而許多家庭更希望生育一個男孩來延續家族血脈。因此,很多家庭會采取各種手段來保證生育出一個男孩,導致了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偏高。
——20-40歲單身人群已超50%
根據AURORA在2021年7月對單身群體做出的調研信息顯示,目前,我國20-40歲的單身人群占比已高達55.5%,且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為“母胎SOLO”,即沒有戀愛經驗的人群。
——中國登記結婚的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不婚群體趨于增大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統計年報數據,中國依法登記結婚的人數在2014年的1306.74萬對的基礎上逐年下降,至2020年僅為913.10萬對。這說明我國結婚人數越來越少,不婚群體規模逐漸增大。
這種性別失衡造成的問題不僅僅是單身人口增加,還涉及到婚姻擠壓、結婚人數減少以及失婚和離婚率的上升。原新教授認為,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應對性別失衡社會。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加強性別平等教育來改變人們對男孩子的偏好,消除對女孩子的歧視。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改革婚姻制度,提供更多的婚姻選擇機會,減少婚姻擠壓。此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適齡女性返鄉就業,增加適婚人口數量,緩解性別失衡問題。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婚慶產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