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個寶
(資料圖)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在全球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基礎層的AI芯片與技術市場迅速成長。
順鑫農業半年報虧損
8月25日晚,順鑫農業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0.81億元,由盈轉虧;其中,二季度凈利潤虧損4.0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與歷史同期對比,這是順鑫農業上市以來首次中報虧損。
公司在提到業績變動原因時表示,1、報告期內,白酒市場仍處于弱復蘇狀態,疊加消費能力下降、營銷驅動因素轉換等原因,公司的市場動銷有所放緩,銷售額同比有所下降;2、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公司房地產項目銷售及回款緩慢;3、國內生豬平均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公司生豬養殖與屠宰業務兩端承壓。
資料顯示,順鑫農業的營收主要來自牛欄山二鍋頭,該白酒號稱“中國民酒第一品牌”。今年二季度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二零四組合、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八組合、全國社保基金一一七組合為新進入者,其余四只公募基金有不同程度的加倉,高毅馮柳掌管的鄰山1號遠望基金持股不變,北上資金大幅減倉。
二級市場表現來看,7月以來,順鑫農業股價累計下跌24.4%。目前,公司最新收盤價為25.47元/股,A股市值不足190億元。最新收盤價與歷史高點相比,回撤幅度達到67.66%。
AI模擬芯片新突破
據科技日報,8月23日,《自然》發表的研究報道了一種能效為傳統數字計算機芯片14倍的人工智能(AI)模擬芯片。這一由IBM研究實驗室開發的芯片在語音識別上的效率超過了通用處理器。該技術或能突破當前AI開發中因算力性能不足和效率不高而遇到的瓶頸。
研究團隊此次開發了一個14納米的模擬芯片,在34個模塊(tile)中含有3500萬個相變化內存單元。對于更大的Librispeech模型來說,該芯片能達到每秒每瓦12.4萬億次運算,系統性能估計最高能達到傳統通用處理器的14倍。研究團隊總結道,該研究在小模型和大模型中同時驗證了模擬AI技術的性能和效率,有望成為數字系統的商業可行的替代選擇。
AI芯片未來復合增速超20%
隨著AI技術的崛起,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也隨之上升。在語音識別領域,軟件升級極大提升了自動轉寫的準確率,但由于在存儲器與處理器之間移動的運算量不斷增加,硬件無法跟上訓練和運行這些模型所需的數以百萬計的參數。研究人員提出的一個解決辦法是,使用“存內計算”(CiM,或稱模擬AI)芯片。模擬AI系統通過直接在它自己的存儲器內執行運算來防止低效,而數字處理器需要額外時間和能源在存儲器和處理器之間移動數據。模擬AI芯片預計能極大提升AI計算的能效,但對此的實際演示一直缺乏。
在全球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技術層正不斷迭代,自動駕駛、影像辨識、運算等技術正在各領域深化應用;與此同時,應用層的物聯網設備正不斷豐富,工業機器人、AGV/AMR、智能型手機、智能音箱、智能攝影機等。
這無疑會推動基礎層的AI芯片與技術市場迅速成長。根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達到960億美元,預計2027年達到3089億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3%。
國內的AI芯片市場更為火熱,根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AI市場規模達到319億美元,預計于2027年將達到1150億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9.2%。
北上資金出手增持超跌龍頭
A股市場上,布局AI芯片的公司超過20家。截至8月25日收盤,概念股合計A股市值接近5900億元。海光信息、寒武紀-U、瀾起科技、中科曙光4家公司A股市值超500億元。
航宇微自主研制的玉龍810芯片為通用AI芯片,芯片聚焦于前端圖像處理、前端信號處理和智能控制。
國芯科技目前正在開展將AI引擎加入到RISC-V CPU內核中,形成具有AI引擎的CPU內核系列。公司已在生物特征設別領域推出了包括輕量級AI(卷積協處理器)和安全處理的SoC芯片。
北京君正的普惠型AI芯片產品可向客戶提供具有AI處理能力的高性價比芯片產品,產品面向行業和消費類安防市場。
瀾起科技在研的AI芯片的目標是解決AI計算在大數據吞吐下推理應用場景中存在的CPU帶寬、性能瓶頸及GPU內存容量瓶頸問題,為客戶提供低延時、高效率的AI計算解決方案。
恒爍股份在致力于開發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體終端推理AI芯片,預計將于今年三季度流片。
數據寶統計,8月以來,AI芯片概念股整體表現低迷,平均跌幅達到13.75%,大幅跑輸同期上證指數。國芯科技、中科曙光、恒爍股份、瀾起科技、全志科技等跌幅排在前五位。
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北上資金8月以來增持超億元的概念股有4只,分別是寒武紀-U、國科微、中科曙光、北京君正。這4股最新收盤價較年內高點回撤幅度均不小,其中寒武紀-U回撤幅度達到48.24%。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廖勝超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