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4日中午12時起,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韙,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工作。
據其公布的方案,排水將持續整整17天,排出核廢水高達7800噸。這還沒完,今年剩下的4個月內,日本還將進行3次排水,總排放量達到3.12萬噸。
(資料圖片)
而這還不是全部。至今為止,福島核事故的堆芯仍然在不受控制地燃燒。在它停止之前,日本每天都需要用海水直接注入堆芯冷卻。
如果日本執意要一直靠這種手段將本土核事故的后果轉嫁給全世界,那么未來30到40年時間里,全世界都要持續經受放射性物質的考驗。
更值得警惕的是,面對這種事關人類命運的大事,除了中國表達了明確反對以外,世界主要國家無一提出反對意見,坐視其發生。其中還包括之前明確表示反對的韓國,以及極度依賴海洋生存的太平洋島國。
而這背后,日本毒辣的公關手段“功不可沒”。
觀察者網剛剛引述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消息揭露了一則事件:
日本外務省最新提交2024財年預算申請比2023財年多了703億日元,并公然表示,其中701億日元是用來應對“虛假信息”并加強對外戰略宣傳的,實際上,這就是用來扼殺一切對日本的負面消息。
報道稱,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2020年2月發布的核污染水處理報告,這筆超700億日元的“公關預算”幾乎是核污染水排海預算的20倍,蒸汽排放預算的2倍。
而這絕不是日本第一次這么干。據前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牧內昇平爆料,日本政府在2021年度補正預算中撥出300億日元設立的“排海對策基金”,其中約30億日元被用于公關宣傳。
從具體手段上看,日本的輿論公關從三個層面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之可以肆無忌憚地將核廢水傾倒入大海。
首先是通過大眾輿論的反復轟炸,實現民眾對核廢水“脫敏”的效果。
例如,電通、博報堂、讀賣新聞東京本社、JTB等日本知名廣告公司、媒體、旅行社均承接了促進公眾理解所謂“福島核電站處理水”安全性等的宣傳項目,通過電視、新聞、網絡廣告等渠道,日復一日“洗白”核污染水排海的做法。
日本最大的公關公司電通集團,在2021年拿了日本政府30億日元公關經費中的12億元,并且據光明日報報道,他們過去十余年拿到的公關資金累計超過300億。
這家公司不僅采取傳統輿論宣傳手段,還通過設立門戶網站,以游戲、視頻、漫畫等新方式,灌輸“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已經消除,福島安全可靠”的印象,并翻譯成多語種向全球推廣。
其次,是借由重大事件以及官方機構為核廢水排放尋找背書。
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政府曾向外國選手強推“福島核食”,雖然最后遭到集體抵制,但廣告和宣傳目的已然實現。
今年的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上,日本政府故技重施,為這場國際會議提供福島大米和水釀造的酒,還特意為前來參加峰會的各國政要、外媒記者準備了福島縣的生產的加工食品,包括果汁、碳酸飲料、酒水、點心等。
除此之外,日本還邀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頂尖專家組成的專職小組,前往福島當地抽取水樣,進行了為期2年的調查。
而在今年7月,IAEA總干事格羅西發布的綜合評估報告稱福島排放的核廢水“符合該機構的安全標準”,為日本提供了官方專業背書,堵住了大部分輿論質疑的嘴。
不過,評估技術工作組中國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院劉森林研究員后來表示,IAEA秘書處曾就報告草案征求技術工作組專家意見,但專家意見僅供參考,是否采納由IAEA秘書處決定。
他透露,IAEA秘書處收到反饋意見后,未再次與各方專家就報告內容再進行討論就倉促發布了該報告,并且報告最后是以格羅西總干事而非機構名義發布的。
最后是用政治手段影響輿論。
從現實條件來看,核廢水排向太平洋后,最集中的流向應該是順著洋流向北美,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美國。但是美國不僅不反對,反而從一開始就表示支持,這背后的政治考慮顯然大于現實考慮。
之前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國家中,除了中國以外,反對聲音最激烈的是韓國。然而日本通過發動科技戰、拉攏美國施壓等手段,將韓國左翼政府趕下了臺。
親日的韓國右翼政府上臺后,不僅在二戰勞工賠償問題上對日方做出大幅讓步,在核廢水排海問題上也態度大變。對于此事,韓國官方只是不輕不重地表示“認為福島核廢水排海在科學或技術方面沒有問題,但不一定支持該計劃”。
對太平洋島國,日本過去一直給予資金和技術援助,在核廢水排放事件上,日本也承諾不會采取危及太平洋島國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的排海形式,使用“收買”的方式堵嘴。
種種手段疊加,至少在表面上給日本創造了“友好”的輿論環境,使之可以肆無忌憚地推進核廢水排海行動。
實際上,日本本應采用更好的方案來處理核廢水,日本政府自己也提到過。
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固態化后地下填埋,也就是將核廢水和水泥混合形成水泥塊后深埋,這樣子既穩定又安全,但是成本高昂,預計高達2431億日元;
其次是電解處理,將核廢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排放進大氣,這個方法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逸散,且成本同樣較高(1000億日元);
再次是蒸發處理,也就是直接將核廢水加熱蒸發,這個方法只需349億日元,但比起電解,這會讓放射性物質隨著水蒸氣直接在空氣中劇烈擴散;
將核廢水沿管道排入2500米地底深處的方案下,初期成本只要180億,但是對于一個海上島國而言,這種方法帶來的地下水污染風險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最后日本政府選擇了一個既省錢(34億日元)又能將污染轉嫁給全世界的方案——排向大海。
顯然,在高超的公關手段下,他們成功了。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日本將花700億日元處理核污水“負面信息” | 觀察者網
【2】五種方案最終選了排入大海 日本如此處理核廢水因成本最低 | 央視新聞客戶端
【3】洗地公關,日本污招盡出!專家:核污染不止影響一代人 | 中國新聞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