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資料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旨在推動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提升。根據通知的要求,到2025年,我國的環境基礎設施處理處置能力和水平將會顯著提升。
其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4.5萬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000萬立方米/日。這將有助于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污水處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通過增加污水處理能力,可以有效減少污水對環境的污染,保護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我水處理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首先,從1923年開始,中國自行投資興建了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廠,上海北區建成了第一座污水處理廠。然后,在20世紀80年代,城市排水設施得到迅速發展,污水處理行業初步發展起來。接著,在2002年到2014年期間,中國的污水處理行業全面發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數量和質量都迅速提升。最后,自2015年以來,“水十條”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各部門持續推出相關政策,促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完善污水處理價費機制,同時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導致污水處理行業規模迅速增長。
——污水處理能力持續增強
經過政府政策的支持,污水處理行業在近幾年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成為環保行業中的重要領域。根據住建部的數據,截至2021年,我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已經達到2.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7.79%。
最近幾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量逐漸增加。據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量達到了716.96億立方米,其中城市污水處理量為611.90億立方米,縣城污水處理量為105.06億立方米。
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印發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標志著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加大投入和力度,提高處理處置能力和水平,我們有信心實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和邊緣計算將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行業的各個環節。這將推動污水處理項目的運營管理向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率。同時,加強污水處理行業的信息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管理水平,有利于開發和推廣信息化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高速和高質量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