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端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李莉
6月23日,游客在喀什古城景區東門觀看開城儀式。端午假期,喀什古城客流量激增,絡繹不絕的游客從四面八方而來,徜徉在古城的街頭巷尾,感受獨特的民俗風情。 杜娟攝
五色新絲纏角粽,碧艾香蒲處處忙。割艾草、包粽子、制香囊、賞戲曲、做香牌、誦古詩詞、乘船夜游……端午節假期,我區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各族群眾共度端午佳節。
烏魯木齊市圖書館里舉辦了“古韻誦端午 書香潤童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少兒才藝展演活動” 暨端午節經典誦讀主題活動。趙剛攝
美術館里的端午節是什么樣的?6月22日上午,“藝時一節·端午篇”活動在新疆美術館舉行。“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以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浣溪沙·端午》引入活動主題,授課老師向參與者提問端午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除了編五彩繩、制作香囊,老師還在大家的額頭點雄黃酒,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6月22日上午,“藝時一節·端午篇”活動在新疆美術館里舉行。新疆美術館供圖
“嗨呦!嗨呦!”拿著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龍舟,3歲的唯莎麗·庫得熱提江喊起了劃龍舟的號子。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中亞北路街道科技園社區開展“共度端午·互贈祝福”手工活動,居民們帶著孩子使用超輕黏土、硬卡紙、彩筆、固體膠等材料,制作了折扇、龍舟等。“很開心和孩子一起做手工龍舟,我們對端午節的知識也有了更多了解。”唯莎麗的媽媽曲曼古麗·艾則孜說。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中亞北路街道科技園社區開展了“共度端午·互贈祝福”手工活動。祖拉亞提·加馬力丁攝
22日上午,2023年“品端午內涵厚植家國情懷”端午集市活動在阿勒泰地區博物館舉行。小朋友們身著傳統服飾,誦讀了《端午:龍舟激蕩的心靈海洋》《屈原:東方文明的詩意綻放》《端午即事》《端午童謠》等詩文,體驗了投壺、旱地龍舟等。
“額點朱砂、沐手入場”,21日,庫爾勒民俗文化博物館舉辦了“穿漢服品古韻 博物館里過端午”系列活動。非遺文化講師王聰為親子家庭講解了中國“香文化”的發展,介紹了制香的歷史、香的種類,以及制作古法合香的用料配比、揉粉時長和力度等內容。隨后,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完成了自己的香牌作品。
6月21日,庫爾勒民俗文化博物館舉辦了“穿漢服 品古韻 博物館里過端午”系列活動。庫爾勒民俗文化博物館供圖
為弘揚端午節的濃厚文化內涵,引導市民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6月20日至26日,克拉瑪依市組織開展“看好劇”“聽大戲”“玩電音”“品美食”“粽情端午”文化惠民活動,讓市民以全新視角感受端午文化之美。
“情寄端午 誦讀經典”研學活動、“端午藥飄香 中醫潤童心”端午節研學活動、“一年端午 一歲安康”手工龍舟3D立體船制作活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粽葉飄香 愛國情長”新疆詩詞專題……端午節假期,新疆圖書館開展了多個主題活動。
6月22日,新疆圖書館少兒科普區與研行萬方聯合舉辦了“端午藥香飄 中醫潤童心”為主題的端午節活動。新疆圖書館供圖
新疆圖書館館長王曙光說:“端午節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我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節日。希望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增強大家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領略端午節的獨特文化魅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