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舸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其于2023年5月21日搭乘國泰航空CX987航班,由成都飛往香港,恰好坐在最后一排乘務員準備餐食及休息之處。國泰航空空乘人員在飛機飛行過程中,不間斷使用英語、粵語抱怨乘客:“If you cannot speak blanket, you cannot have it”(如果你們不會說毛毯的英文, 那你們就不配毛毯)、“Carpet is on the floor” (地毯是在地上)……此外,位于該網友前排的乘客在嘗試用英文詢問空乘如何填寫入境卡時,同樣得到了無比不耐煩的回答。5月22日晚,國泰航空回應稱,已經聯系相關旅客進一步了解情況,并會進行嚴肅調查處理。對于此事件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致以深深的歉意。5月23日14時28分,國泰航空發布聲明表示,即時展開內部調查。5月23日晚,國泰航空再發聲明,稱已完成對于事件的調查,對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務員予以解聘。
(相關資料圖)
從該網友描述的情況來看,當天航班空乘人員顯然對非英語旅客服務態度不佳,甚至以對方不太懂英語作為取笑對方的理由,此舉讓人難以理解。航空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通過為搭乘飛機的旅客提供包括訂票、機場接送、飛行途中各項服務等,讓旅客順利抵達目的地。在各類交通服務中,航班速度快、更省時,其服務質量也有與之相適配的要求和水準,因而收費相對較高。
尤其是在飛行途中,基于飛機空間相對狹小、航空安全管理要求等因素,旅客不可能自帶太多所需物品進艙,因此更加依賴于乘務員所提供的服務。眾所周知,航空乘務員相比火車等其他交通服務領域的同工種待遇更高,也是因為航空公司為了讓旅客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對乘務員嚴格選拔,并提供相匹配的收入標準。
就此,我們就能理解,航空乘務員與旅客之間,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前者向后者提供良好服務,從后者所交費用中獲得航空公司按比例分配的報酬。
然而,從網友公布的情況來看,國泰航空該航班乘務員顯然沒有擺正位置,對非英語旅客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并且對旅客提出的合理要求無端嘲諷,就因為乘客不會說相關英文單詞。
由于網友所搭乘的是內地前往香港航班,許多旅客為內地居民,語言環境的不同,必然會讓旅客英語水平存在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乘務員沒有對非英語旅客報以友好、寬容,盡可能用普通話等旅客可以聽懂的語言溝通。拋開所謂歧視不談,僅就航空乘務員應當具備的服務素質而言,當事乘務員明顯不合格。
當然,需要為此錯誤行為付出代價的不僅是當事乘務員,國泰航空也應反思。出現此類事件,說明國泰航空日常對于乘務員的培訓仍不到位。國泰航空面向內地,開設了眾多赴港及海外各國的航班。之前國泰航空高管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今年將持續增加內地與香港航線的客運運力。預計10月份,將每周營運大約160對航班往來內地與香港。
這就說明,國泰航空將內地市場作為自身業務發展的重心。在其官網上,還提供了不少吸引內地旅客赴港的優惠機票。然而,此次事件的曝光,必然會讓不少內地旅客對該航空公司的印象分大減。在內地赴港有多個航空公司可選的情況下,如果旅客用腳投票,該航空公司的發展必然受到影響。
航空服務是一種特殊的無形產品,與飛機等硬件共同構成了航空業的價值底座。在充分競爭市場,旅客不僅關注各航空公司的票價,也同樣會對其服務質量、服務細節評估,包括乘務員服務態度、服務設施的完備性、餐飲優劣等,有人甚至會因某個看似不起眼的服務細節,放棄某個航空公司而選擇另一家。
旅客遭遇“歧視”及其他服務質量不合格事件,不僅當事旅客會因此給該航空公司服務打上低分,經網絡傳播還會形成更大的連鎖反應,這在之前并非沒有先例。
5月23日國泰航空發布的最新聲明中表示,將“確保所有國泰員工必須尊重來自不同背景及文化的旅客,在所有的服務地區均提供專業且一致的服務。”希望國泰航空說到做到,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要知道,許多旅客不可能給某個連續犯錯的航空公司以繼續提供服務的機會。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