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
(相關資料圖)
https://ent.sina.cn/review/media/2010-06-30/detail-icczmvun2721181.d.html?from=wap
新京報
2010.06.3007:22
批點
編者按:李少紅導演的新版《紅樓夢》正在各地播出,爭議多得像吹著嗡嗡祖拉。鑒于87版《紅樓夢》的經典地位,人們對新劇的挑剔也在意料之中。從今日起,本版推出新版《紅樓夢》系列評論,歡迎紅樓夢愛好者踴躍投稿,歡迎各路紅學家為新劇“捉蟲”。
朋友們,喜歡看恐怖片嗎?這里隆重推薦今年以來最好的一部國產恐怖片:新版《紅樓夢》。
這是一部可媲美《猛鬼街》的恐怖大片。第一集開場不久,甄士隱在屋中打瞌睡,陰暗的光線,綽約的鬼影,還有那凄涼生哀的不時來幾聲慘叫的背景音樂,直接告訴觀眾,你們看的不是紅樓夢,而是紅樓夢鬼。寶玉挨打后做夢的那段,則將鬼片風格營造到極致。幽暗光影中,琪官突然閃現,活像一個皮影,木立在寶玉床前;不遠處,投井而死的金釧兒獨立角落,臉部輪廓模糊不清。她倆用標準的冤魂口音對寶玉說著話,很像《驅魔人》中的鏡頭,而且是雙倍的。
行動如弱柳扶風的林黛玉,在新版中卻由一個滿臉嬰兒肥的胖妞飾演,她那腫脹的眼睛更為角色增添了幾分悲劇色彩。早熟的風流公子賈寶玉,在新版中變成了小正太,說話都還帶著奶香,叫跟他有xx戲的襲人情何以堪。響快潑辣的鳳姐,扮相卻軟弱做作,完全沒有氣勢,不像璉二奶奶,更像一個二奶。劉姥姥在87版《紅樓夢》中多么傳神出彩啊,新版中卻由一個胖大老嫗飾演,一個貧窮人家的鄉村太婆,吃啥能長這么胖大啊?金陵十二釵清一色的黃瓜頭也著實令人發指,演員的嫩與矯情則比黃瓜頭更讓人難受。
這還是一部讓人想按快進的恐怖片。劉姥姥初進大觀園,純寫實拍法,走過長長的廊,重重的門,說著絮叨的話,一下子二十分鐘不見了,劉姥姥還在路上。這是老年人自拍夕陽紅的DV實錄呢?還是投資過億的精裝大片?還有一場戲是寶玉被秦可卿帶著去午睡,打開一扇門、兩扇門、三扇門,點一個香爐、兩個香爐、三個香爐……這前奏比日本愛情xx片還長。詭異的是,導演似乎也知道節奏太慢,因此頻頻使用快放鏡頭,譬如前面說的劉姥姥進大觀園,走著走著就哧溜一下加速,然后又恢復正常,感覺劉姥姥一下子就變成了女子花樣滑冰的單打冠軍。
不用再舉細節了,道具、布景、人物、對白、情節、配樂等方方面面,新版《紅樓夢》可說是中了十面埋伏,全盤敗給87版《紅樓夢》。
我想,87版的《紅樓夢》是無法復制了,因為那個時代的理想主義無法復制。在那個時代,從導演到演員,甚至只是一個劇務,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精彩。他們對《紅樓夢》這部戲不但有敬畏,而且有深情。不要說主角,就連配角都入戲太深。主角譬如林黛玉的飾演者,配角譬如晴雯的飾演者,她們都是在用生命演戲。尼采說,愛一切血寫的文字。我們說,愛一切用生命演繹的戲。現在,理想主義被功利砍掉,用生命演戲早成陳跡。我們怎能指望,一部用錢堆出來的戲,一部酷愛炒作的戲,一部充斥著潛規則傳聞的戲,能夠變成新的經典?逝者如斯,經典不可復制;我們能享有的,也許注定只有回憶。
□宋石男(成都 大學教師)
解讀
寶玉還欠缺公子氣質
《紅樓夢》一直是我的信仰,從初中開始看,從劉心武還沒開始歪解紅樓,周汝昌當家紅學的時候,我就是紅學的人了。巧合的是我看的第一部電視版,是2002年的越劇電視劇,而不是經典的陳曉旭版。看了新版《紅樓夢》的前幾集,頗有感想,這次就來說一說87版,2002版越劇電視劇,和新版《紅樓夢》在我心中的感覺。
撇開造型、道具、場面一些外在的東西不說,究竟誰更貼合原著的精神呢?就說第一集的故事吧,從我的角度來說是有一點乏味的,雖說曹先生確實用了一些筆墨來交代,但我以為這只是鋪墊,過多的表現只會讓觀眾昏昏欲睡,87版用了很中規中矩的表現手法,從石頭切入。新版也模仿此法,只是運用了更多電腦特技,無非看起來更像鬼片而已。而越劇版則通過寶玉出家后的幻象切入,通過倒敘表現了榮辱中繁華與落寞的影像,我以為更好一些。
再說人物,紅樓一百單八女兒,和絳洞花王寶玉,我最喜歡的,主子莫過探春,而丫頭則莫過晴雯。我常自比晴雯探春,然又不可比其真正骨子里的那種傲氣。楊冪的晴雯,可以說中規中矩,沒有更多的蠻橫的氣質,其實我以為可以在化妝上彌補一些,比如眉毛就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刁蠻個性。可能有人會認為電視劇不比舞臺劇需要那么多的夸張。但是我認為紅樓夢是特殊的電視劇,人物眾多,雖說總體上表現的是世事變遷,榮辱更替,但是大背景下的眾生相是承載這場悲劇的載體,他們的個性如何在群體中凸現出來,是電視劇成敗的關鍵因素。
新版中的寶玉,表現得還是不錯的,唯一不足是稚氣有余,色氣不足,若能更有一番花花公子的氣質,可謂完美,哈哈。對蔣夢婕的評價,我只有一個字,呆。不知道是不是李少紅的表現手法問題,鏡頭推近的時候,她的眼睛是無神的,黛玉的那種靈氣,全都被淹沒了。仔細對比陳曉旭的表演就可以看出,眼睛里那種亮亮的神采,是無法通過表演來演出來的,那是一個人的本真。在這一點上,越劇版的黛玉也不能令我滿意。除卻陳曉旭,竊以為還未播出的《黛玉傳》里面,閔春曉的黛玉倒頗有幾分相似的氣質。新版中的王熙鳳,言語的表現還比較好,但是總覺得她的笑有些不自然,神態不能充分表現聲音中的那種情緒。而87版和越劇版都要好很多。
很多人說,現在通過選秀出來的演員太過浮躁,在媒體和輿論的包圍里不能靜心靜氣做藝術。也許是吧。我看到的新版中眾美女,都是一樣的標準模具生產出來的,甚至黛玉和王熙鳳換換演員也未嘗不可。大抵這也是現代選秀的悲哀吧。
后面的劇還沒有播出,就讓我暫且懷有一些期待吧。不過可以說,可能整部片子的定位都有一點沉重,膠片的處理手法和配樂都是哀傷的情緒,我認為對盛世里的賈家表現不夠貼切,皆其能以烘托其繁華更能對比出后面結局的悲慘。尤其是配樂,空靈的女聲和弦樂氣氛太過詭異,真的是一大敗筆。
□蔣小翊(北京 紅樓愛好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