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3“中國品牌日”(山東)活動在日照市舉辦,晨鳴集團作為首批入選的223家“好品山東”品牌之一,獲授“好品山東”形象標識授權書。獲得“好品山東”形象標識授權,是省委、省政府對晨鳴集團品牌建設的高度認可,也是晨鳴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體現。晨鳴品牌塑造再贏突破,一個民族造紙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故事躍然“紙”上。
以變應變
(資料圖片)
創新引領發展
在壽光晨鳴生活紙工廠車間,紙幅達11.15米、高速先進、全自動化操作紙機正在高效運轉,“機械手”正在有序地打包、貼標、轉運。像這樣的高端操作紙機,晨鳴集團已不罕見,其中有3臺紙幅達11.15米。
2022年,受上游大宗商品價格、能源價格、運輸價格的影響,紙制品市場經歷劇烈震蕩,企業的運營能力備受考驗。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晨鳴集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檔、高附加值新型產品研發為重點,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新品種。
科技興企,創新要素須“高配”。據悉,晨鳴集團擁有多個國內領先的創新研發平臺,建成一批高端生產線,形成具有晨鳴特色的核心技術。截至目前,晨鳴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401 項,其中發明專利 32 項,獲得國家新產品 7 項,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16 項,承擔國家科技項目 5 項、省級技術創新項目67項。2019、2020年連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1年入選全省輕工行業重點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名單,2022年獲得全國“綠色設計產品”獎。
延鏈補鏈
塑造品牌優勢
造紙業為基礎原材料工業,造紙企業原材料資源獲取能力和獲取成本,是影響國內造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克服產業鏈上游的資源和環境制約,近年來,晨鳴集團實施漿紙一體化戰略,先后建設了湛江晨鳴100萬噸化學漿、黃岡晨鳴56萬噸木漿、壽光晨鳴100萬噸化學漿三大制漿項目,木漿總產能達430萬噸,成為國內首家基本實現木漿自給自足的現代化大型造紙企業。
在市場波動、全球供應鏈穩定性不佳的情況下,漿紙一體化的優勢愈發凸顯:完整的供應鏈在為公司構筑成本優勢的同時也保障了上游原料端的安全性、穩定性、優質性,為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延鏈補鏈,除了“縱向”的漿紙一體化,還有“橫向”的產品結構多元化。晨鳴集團機制紙產品涵蓋文化紙、銅版紙、白卡紙、復印紙、工業用紙、特種紙、生活紙等7個系列200多個品種。齊全的品類提高了供需適配性,通過分類鎖定目標客戶,擴大了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產品遠銷歐洲、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力行環保
助力行穩致遠
“好品山東”品牌的遴選評價指標,除了關注質量、創新、品牌、效益,也衡量品牌的綠色發展。這與晨鳴集團“綠色發展、環保先行”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
晨鳴集團始終將環保作為“生命工程”來抓,近年來累計投入80多億元,主動配套建設堿回收、中段水、中水回用等工程,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全面開展環保治理,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實施節能減排,走上綠色、清潔、低碳發展之路,成為我國履行環保主體責任的企業標桿。
堿回收是變廢為寶、增加效益、防治污染的綜合利用工程。1995年晨鳴率先探索黑液資源化技術,1997年建成當時國內造紙業最大的堿回收工程,2002年建成國內最早利用堿爐產生中壓蒸汽發電的機組,后來又陸續在湛江晨鳴、黃岡晨鳴分別建成堿回收工程,年可節約標煤75萬噸,堿回收率達99.8%,起到了明顯的環保、節能和經濟效益。
節約用水,實現水循環利用,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04年,晨鳴集團開始研發中水回用技術,經過多次攻關,反復試驗,攻克懸浮物多、色度高等多項技術難題。2007年8月,晨鳴果斷投資4000萬元,建設全國最大、日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工程,成功探索了一條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靠的制漿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回用之路。2009年,環保部在晨鳴集團召開現場會,向全國造紙行業推廣“晨鳴經驗”。2011年,晨鳴實施6萬立方中段水淘汰更新技改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污水治理效率。
目前,晨鳴集團采用世界最先進的“超濾膜+反滲透膜”工藝,建設中水回用膜處理項目,中水回用率達到75%以上,回用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每天可節約清水17萬立方。
“在‘碳中和’的趨勢下,市場格局對頭部企業越發有利。”晨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圍繞公司質量方針,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加大新產品開發,不斷改進提升產品質量,做好‘好品山東’品牌代言人。”(本網記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