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杭州一女子因抽脂手術死亡一事,引發網友對相關話題的熱議,在網友擔心整容的安全性時,一些醫美機構則宣稱以注射為主的微整形技術更安全。但記者探訪發現,微整形導致不良反應事件時有發生,而其中違規制售非法醫美針劑已經形成了“黑產業鏈”。有的假醫美針劑成本僅幾元錢,有的所謂“玻尿酸針劑”里裝的根本不是玻尿酸。
整容手術越復雜,難度越高,風險越大,并發癥可能越多,這是常識。無論是前段時間某女演員的鼻尖壞死,還是這次女子因抽脂手術死亡,都是相對較大的手術,不少人由此推斷,比起做手術,以注射為主的微整形會安全很多。
然而,微整形方面的很多亂象,實際上都源于這個“微”字帶來的麻痹。微整形零起點速成班,一周內就能完成瘦臉、除皺、提升、溶脂等多個項目的學習,醫美小白搖身變成醫美從業人員,甚至成為替求美者開刀、注射的“美容專家”;玻尿酸針劑等醫美產品在黑市上賣得紅火,買者和賣者都不太在意產品質量,不少人明知是水貨也照買照賣;美容館廣泛涉足醫美,不少人明知其不具備相應資質仍敢接受其服務……造成此類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一些人把微整形之“微”理解成了風險之微——為了賺錢或求美,這點風險似乎不值一提。
事實上,微整形的風險一點不“微”。由于服務量龐大,微整形的整體危害仍十分巨大。中國整形美容協會2021年第5期美容輿情報告顯示,水光針、肉毒素、脂肪填充這三個項目排在不良事件前三位。同時,近年來由微整形導致的重大醫療事故時有發生,有的人因此丟掉性命,坊間甚至有微整形變成“危”整形之說。
從需求層面看,微整形需求不僅不“微”,而且很大。現實中,做較大整形手術的人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只是想嘗試微整。以至于打水光針成為時髦,玻尿酸成為熱頻詞,輕奢生活在美容方面的表現,似乎就是去做微整形。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正規整形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美容整形科,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做較大手術方面,微整形專業力量十分有限,這也給了“黑醫美”可乘之機。倘若供需嚴重失衡的矛盾得不到化解,微整形亂象恐怕很難被根治。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為能見微而知著。”微整形市場的紅火,是美容整形廣受追捧的必然。要做到見微知著,就不能被微整形的“微”字迷住了雙眼,不能因其“微”而低估其風險,不能因其“微”而看輕其資質,更不能因其“微”而放松對其監管。(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