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8月16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1—7月,廣東全省較大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4.3%、17.3%,連續25個月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森林火災起數同比下降8.0%;有力應對21輪強降雨和2個臺風影響,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新聞發布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主持。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再華介紹,廣東把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作為今年安全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把能不能查得出重大隱患、整改質量高不高、排查意愿強不強作為專項行動開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標準,通過扎實開展專項行動,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據了解,廣東圍繞解決基層和企業不會查、查不出、不懂治隱患的問題,突出礦山、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消防、燃氣、漁業船舶、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聚焦可能導致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隱患,特別是違規動火、外包外租管理混亂、不開展應急演練、員工不熟悉逃生出口等突出問題,依托專家力量,組織開展了多輪次的指導服務和督導檢查。
此外,廣東在全系統開展了安全生產“執法質量提升年”行動,通過加強執法人員培訓,進一步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精準執法水平。廣東綜合采取了“地市間交叉執法”“四不兩直”等方式開展執法檢查,有力地打擊了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今年1—7月份,全省開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2.5萬次,實施行政處罰1.4萬次。
王再華表示,當前,廣東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形勢總體平穩,但各種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交織疊加,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面對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的新問題,廣東始終把體制機制和監管手段創新作為切實消除各種存量風險,有效防范新生風險的關鍵一環。
對此,廣東充分用好新發展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一網統管”信息化平臺,推進危化品、工貿、非煤礦山等監測預警系統升級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運用,構建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持續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的運用,健全完善氣象、水文、林火、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監測網絡,建立危險源、風險點的安全生產智能監控系統;推進“廣東省重大事故隱患庫”建設,建成涵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執法、考核等各類數據的“數據庫”,實現重大事故隱患一庫盡收、一網統管、一屏可視、一鍵聯通、一路閉環,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現代化。
(主辦方供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