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電子元件和設備制造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用于制造復雜的電路板、傳感器、天線等電子元件,并在原型開發、定制化生產和快速制造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門。
【資料圖】
中國3D打印材料行業市場競爭情況
目前國內主要3D打印材料上市企業對于業務的統計口徑不一,多數大型企業尚未有針對3D打印材料業務的統計口徑披露,故整合與3D打印材料業務相關的上市企業,按照披露口徑材料業務或3D打印材料業務(如有)2021年營收進行統計。數據顯示,楚江新材(002171.SZ)的金屬材料營收規模位于行業領先地位。
注:因財報披露口徑不一,故楚江新材等大型金屬、塑料等材料生產企業的數據偏大。
中國3D打印材料價格傳導機制下有一定溢價
中國3D打印材料市場價格由行業供應端、制造端的增值溢價及消費需求彈性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級傳導。供應端的成本價格包括基礎材料價格、技術價格和人力價格等,傳導至制造端成為生產成本,制造端綜合供需溢價、研發成本和企業利潤,形成“制造端價格”傳導至消費者,而消費市場需求彈性也反作用于供應端、制造端,形成“價格-需求-價格”的傳導路徑來影響3D打印材料市場的定價。
運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對3D打印材料行業的競爭環境分析中,可以看到3D打印材料制造行業競爭較為穩定。根據以上分析,前瞻對3D打印材料行業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我國3D打印材料行業的競爭情況如下圖所示。我國3D打印材料制造行業“五力”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較為激烈;3D打印材料企業對產業鏈上游的議價能力一般;對產業鏈下游的議價能力尚可;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一般;替代品的威脅程度較弱。
聚復科技Polymaker CEO羅小帆曾說過,2023年,我們將看到3D打印進入更多零部件和終端產品生產的應用場景。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過去幾年的疫情也在某種意義上加速了這一趨勢。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3D打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