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站在位于北外灘的白玉蘭廣場20樓黨群服務中心落地窗前,“一江一河”美景盡收眼底,外灘與陸家嘴交相輝映。三年前,正是在這里,虹口區作家采風團從生活與日常中汲取靈感;三年后的今天,凝聚文學人心血的《心中的北外灘》一書正式發布。
“我們將聚焦‘愛上北外灘’持續進行文學活動,在北外灘建設中貫穿人文之美。”虹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5月征文啟示發布后,各界群眾特別是在虹口區工作和生活的作家、文學愛好者們積極響應,編委組共收到散文、詩歌、劇本等500余篇。經評審,最終遴選出105篇優秀散文和詩歌入編。征文圍繞“愛上北外灘”主題,有的描繪“我與北外灘“的淵源,有的憧憬北外灘的未來,有的回顧北外灘的歷史文化、有的歌頌北外灘開發建設中的先進人物,貫穿北外灘百年發展歷史。
生活在虹口區的作家簡平,三年前曾隨作家采風團來到黨群服務站,看到了幕墻上正在滾動播出的有關“微心愿”認領公益活動字幕,他心里生出許多感動。此后,他又幾次去北外灘唐山居民區、蕃興居民區走訪,并當場認領了一名低收入獨居殘障老人的“微心愿”。在朋友圈,他發起為老人“眾籌”烤箱后,發動更多人加入進來,最先報名的10名朋友成為了這條“微心愿”的認領者。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獲了許多感動。于是,他記錄下這些故事,寫就了《溫情北外灘》并收錄在這本新書中。在他看來,是虹口區文聯組織的作家采風活動,觸動他寫出了真正富有意義和價值的文字,感受到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希望自己的創作,也能像站在白玉蘭廣場的樓頂上所看到的天際線更高更廣,同時積極參與到虹口的文化傳承發展中,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現供職于C919大飛機公司的“00后”詩人趙清妤,是這部新書中最年輕的作者。她說,通過參與這次征文活動,幸運地見證了北外灘華麗轉身后的“精致面龐”。隨著工作節奏日益加快,許多人將大把的時間花在資訊、段子和小視頻上,通過參與此次征文活動,她更堅定了自己要堅持做好文字表達者的決心,而創作需要心有體悟,要專注地活在當下,敏于感受,敏于發現,她將繼續以詩歌創作作為對生活更好的萃取,在浮世中永葆天真與童心。
“一冊在手,通覽北外灘,這本書應該成為人們了解北外灘開發建設的通道或窗口,并將對助力北外灘開發建設起到推動作用。”上海市作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學是最能體現文化軟實力的藝術形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重視文學,文學燦爛輝煌的時期都是軟實力強盛的時期。北外灘占有虹口重要的一席,隨著開發建設熱潮的不斷跌起,北外灘逐漸出新出彩,成為世界矚目的“新地標”。《心中的北外灘》集中反映了北外灘的發展歷史及人文現狀,展示了北外灘的形象。同時,又通過北外灘,展現了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虹口人的精神風貌。這本書是難得的以作家們的眼光來圍繞北外灘開發建設主題,謳歌北外灘,書中的人物故事生動形象,語言文字通俗易懂,用身邊事說身邊人,說北外灘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掘的都是第一手資料,具有鮮明的敘事和紀實特點。
作者:單穎文
攝影:楊伯榮
編輯:王嘉旖
責任編輯:祝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