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產業得到了廣泛關注和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還能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因此,加強文化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將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文化繁榮的重要舉措。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這是國家統計局首次以報告形式發布文化產業年度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以下簡稱“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165502億元,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1%。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內容創作生產、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傳播渠道等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4.0%、2.6%、2.4%、2.0%和0.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產業5.7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0.3%,占比首次超過3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有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進入總量規模提升時期;“十三五”期間,政策要點為在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布局上;“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為持續壯大文化產業規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514億元,比2019年增長2.2%,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實現正增長。
2021年1-3季度,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205億元,同比增長21.8%。
2020年度綜合指數前十的省市分別是:北京、浙江、廣東、上海、山東、江蘇、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北京在十三五期間連續5年保持第一,浙江連續三年位列第二。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到 2025 年,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更加健全,文化產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文化供給質量明顯提升,文化消費更加活躍,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深入實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旅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