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發現逾2500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
6月12日,據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該局與新疆地礦局的科研人員在對阿爾金山進行科學考察時,對此前發現位于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部的2500余平方公里的巖溶地貌進行了實地考察,確認其為喀斯特地貌。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一高山環繞的封閉性盆地,此次考察確認的喀斯特地貌是保護區珍貴的地質遺跡。
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科技部辦公廳此前已于4月27日印發“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據北京建筑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網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統一部署,北京建筑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2023年6月)的自查清理,要求落實二級單位主體責任,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遏制增量。
首位中國科學家獲國際湖沼與海洋科學學會獎項
西班牙帕爾馬當地時間2023年6月5日,國際湖沼與海洋科學學會(ASLO: 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ces of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將Ruth Patrick獎授予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東艷研究員,以表彰她在黃海綠潮成因研究中作出的卓越科學貢獻。劉東艷成為Ruth Patrick獎設立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來自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發布,綜合能力實現三大升級
6月9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1.5正式發布。僅僅時隔一月,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不僅各項能力持續提升,且在綜合能力上實現三大升級:開放式知識問答取得突破,多輪對話、邏輯和數學能力再升級。星火App同步發布,面向生活、工作等用戶高頻使用場景上線200多個小助手,用戶創作中心還支持持續共創和分享,將打造大模型時代的隨身助手。
OpenAI首席執行官呼吁AI安全問題合作
“隨著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出現,全球合作的利害關系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6月10日,OpenAI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Sam Altman)通過視頻連線在2023北京智源大會“AI 安全與對齊”論壇演講中這樣說到。他在發言中引用《道德經》中的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呼吁國際科技界就人工智能安全相關問題展開合作,推動建立提高通用人工智能(AGI)安全技術進步方面的透明度和知識共享的機制。
南航國際創新港加速航空航天產學研融合
6月8日,航空航天產學研創新融合發展大會暨南航國際創新港推進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南京舉行。現場,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央企校地聯合實驗室、產業化項目落地南航國際創新港。
MW級飛輪儲能關鍵技術在內蒙古成功應用
11日從內蒙古科技廳獲悉,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MW級飛輪儲能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的示范工程在二連浩特市成功并網。該項目為“飛輪儲能+鋰電混合儲能”新能源場站調頻應用,3臺1MW級飛輪陣列協同控制與3MW鋰電組成混合儲能系統,為二連浩特99MW的風電場提供調頻輔助服務支持。
“過勞肥”大腦機制揭示
當人感到“壓力山大”時,一份高卡路里的零食似乎是一種慰藉,但這樣的“搭配”并不利于健康。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神經元》雜志上的論文,澳大利亞悉尼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揭示了導致這種“過勞肥”的大腦機制。
延壽百分之十二!牛磺酸或為動物健康長壽關鍵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牛磺酸缺乏是動物衰老的驅動因素。而牛磺酸補充劑可減緩蠕蟲、小鼠和猴子的衰老過程,甚至可將中年小鼠的健康壽命延長多達12%。該研究于8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導致皮膚老化的重要蛋白發現
西班牙科學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刊發論文稱,IL-17蛋白是導致皮膚老化的關鍵因素,其參與和衰老相關的各種活動,阻斷這種蛋白的功能可減緩與皮膚老化相關的各種癥狀的出現。這一發現為治療某些皮膚癥狀或促進手術后皮膚恢復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新工藝實現廢棄聚酯塑料循環回收
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傅堯教授和鄧晉副研究員團隊與國外同行合作,通過乙酸化學解聚實現廢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升級回收的方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轉換率高達28.0%
"雙碳"目標是我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發展清潔低成本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與技術保障。通過串聯寬/窄帶隙鈣鈦礦子電池構筑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兼備高效率和低成本等優點,是下一代光伏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課題組長期從事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致力于將國家能源重大需求與基礎應用研究相結合;近年來,團隊圍繞"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這一國際前沿科學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研制的鈣鈦礦疊層電池世界紀錄效率連續6次被國際權威的《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收錄。
我國團隊闡釋細胞增殖示蹤技術的建立及應用
6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Protocol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斌研究組、西湖大學何靈娟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Genetic recording of in vivo cell proliferation by ProTracer”。該研究系統闡述了細胞增殖示蹤技術——ProTracer的構建及應用,并以肝細胞增殖的示蹤為例,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利用ProTracer技術示蹤成體哺乳動物在器官穩態與修復再生過程中的細胞增殖。
氫泄露對氣候的影響超二氧化碳十多倍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氫氣氣候影響最全面的評估,填補了相關知識的空白。
研究:受氣候變化影響 全球超七成珊瑚或患病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認為,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溫度升高,到下個世紀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珊瑚或將患病,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系統。與白化不同,珊瑚病是由于珊瑚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而產生,大多數患病珊瑚會死亡。隨著珊瑚的死亡,整個珊瑚礁的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全國首個!西部211,揭牌國家級機構
6月8日,全國高校首個國家級數字檔案館——西南大學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正式揭牌。現場,一批珍貴檔案首次亮相,其中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學時期的學生證等。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