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即將試運行
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主體竣工,預計6月試運行。整個望遠鏡陣列呈圓環形,313座小天線均勻分布在直徑1公里的圓周上。
天舟六號正式進入發射準備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7日早上,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組合體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進行垂直轉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六號船箭組合體目前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于近日擇機實施發射。
中國科學院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
中國科學院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研討會暨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會6日在安徽合肥舉辦。據悉,磁約束聚變能研究成為中科院首個正式啟動的開放創新試點領域,旨在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國際科技合作網絡。
我國科研團隊發布量子芯片測量“切換開關”
6日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制出一款微波信號矩陣設備,該設備也被形象地稱為量子芯片測量“切換開關”。
美國FDA發布去中心化臨床試驗指南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了新的去中心化臨床試驗(也叫分散式臨床試驗,DCT)指南《Decentralized Clinical Trials for Drugs,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Device》。指南表示,DCT場所并非一定限制在研究醫療中心,也可以在當地醫療保健機構等場所進行,或者也可通過遠程醫療的形式,對試驗參與者進行訪視。
寧夏首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獲批建設
8日,寧夏科技廳發布消息,該廳近日批準依托寧夏大學建設寧夏數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這是自治區首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標志著寧夏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我國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成功著陸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在軌飛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上海專家繪出國內最大規模結直腸癌基因變異圖
5月7日,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大腸外一科徐燁教授聯合精準腫瘤中心胡欣教授,成功繪制出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的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中國人群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特征,并鑒定出其中可精準預測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療效的基因組標志物,為結直腸癌的基礎臨床轉化拓寬了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胃腸病學》發表(影響因子:34)。
中國科大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陳耕等人與香港大學同行合作,利用量子不確定因果序,實現了超越海森堡極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測量。5月1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物理學》。
電子耳蝸可像人耳一樣適應噪音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雜志報道,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電子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模擬人耳中耳蝸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聽器或麥克風,能在嘈雜的環境中辨別聲音。這種電子耳蝸會根據它接收到的聲音音量來調整它對特定頻率的敏感度。
生成式AI設計出非天然蛋白質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可以使用生成擴散來創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該系統有望使治療蛋白的設計和測試更加高效和靈活,從而加速人類藥物開發。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計算科學》雜志上。
4.62億年前海洋生物群化石被發現
《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組保存極為良好的中奧陶世海洋動物群,可追溯至約4.62億年前,發現于威爾士的一處采石場。伯吉斯頁巖型沉積(以加拿大一處最初發現此類化石的地點命名)能保存軟組織,如內部器官,對于人們理解動物演化十分重要。這類沉積物通常限制在寒武紀(5.41-4.85億年前),少有早奧陶世(4.85-4.7億年前)的樣本存世。較晚的奧陶紀動物群沒有和較早期樣本直接比對,這限制了人們追蹤后續生態發展的能力。、
少吃兩種氨基酸就能抗癌!
在追尋攻克膠質母細胞瘤方法的過程中,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膠質母細胞瘤似乎對鐵死亡(Ferroptosis)非常敏感,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細胞程序性死亡,在鐵離子和酯氧合酶的作用下,細胞膜上的不飽和脂肪酸會發生脂質過氧化,從而導致細胞死亡。谷胱甘肽可以依賴特定的生化過程從半胱氨酸生成,除此之外,甲硫氨酸也可以作為補充途徑轉化為半胱氨酸再生成谷胱甘肽。如果特異性地從培養基中去除兩種氨基酸(CMD條件/飲食),那么腫瘤細胞鐵死亡水平會迅速上升。
午睡太久,有害健康!最新研究顯示,午睡時間過長或增加肥胖及高血壓風險
午睡,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中午睡覺可以幫助緩解疲憊、彌補睡眠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但是,也有不少研究揭示了長時間午睡的壞處。例如,長時間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存在著雙向關系。每天午睡超過 60 分鐘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要高出 40% 。此外,午睡還可能影響代謝過程,但兩者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
斯坦福最新研究警告:別太迷信大模型涌現能力,那是度量選擇的結果
大模型出現后,涌現這一術語開始流行起來,通常表述為在小規模模型中不存在,但在大規模模型中存在的能力。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對 LLM 擁有涌現能力的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是人為選擇度量方式的結果。
多個院所重組,廣西或建林業大學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發布《關于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2023303號代表建議協辦意見的函》,回應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唐文紅代表提出關于組建廣西林業大學的建議。《函》中提到:我局認為組建廣西林業大學的建議是可行的且十分有必要的;唐文紅代表關于依托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林科院桂北分院、桂林林科所、茶科所、特色作物所等優勢科研資源,重新組建成廣西林業大學的建議是可以考慮的。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3個項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獎
近日,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閉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戴彩麗教授的“凍膠分散體連續在線生產及注入一體化方法”、蔡寶平教授的“一種海洋石油井控裝備安全保障方法及系統”和“一種全電驅動的井下安全閥”3個項目榮獲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考古學家陳賢一逝世,曾主持商代盤龍城遺址發掘
考古學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陳賢一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5月5日凌晨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陳賢一,1935年出生,廣東省潮州市人,1961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曾任湖北省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盤龍城考古工作站站長,湖北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從1974年到1995年,他參加和主持盤龍城遺址的多次發掘,并主持撰寫了《盤龍城一九六三~一九九四年考古發掘報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