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允許有單位的職工繳存到靈活就業人員也可繳存,從主要支持職工貸款購房到支持租購并舉,從“窗口辦理”到“一網通辦”……我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30年來,不斷創新提升服務,擴大制度惠及面,有力支持了百姓的基本居住需求。
住房公積金“按月還房租”試點近日在廣州破冰。23歲的徐祉祎今年剛入戶廣州,她租的房子正是該試點覆蓋項目。
“公司幫我交了住房公積金,我辦理完申請手續后,每個月自動扣劃租金,減輕了我這樣剛畢業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徐祉祎坐在出租屋沙發上告訴記者,住房租賃企業對住房公積金繳存租客有專門優惠,不但免交租房押金,房租也打折。
據介紹,在廣州“按月還房租”服務項目中,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繳存人、租賃機構對接,實現按月自動扣劃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繳存人租房時,申請使用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自動還款,按月自動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
為徐祉祎提供住房的租賃企業負責人劉洋說,與住房公積金中心合作,房租用公積金按月繳付,手續辦理不復雜,能為企業帶來優質穩定的客戶,還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更好地支持租房、購房等多樣化的基本住房需求,也正是住房公積金系統服務創新提升的應時之舉。
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在上海初創,并隨后在全國普遍建立發展起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累計歸集住房公積金19.6萬億元,提取12.3萬億元,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1.1萬億元,幫助5800多萬繳存人貸款購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說,30年來,住房公積金制度在解決住房問題上充分體現了互助性、保障性,法規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資金使用效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為推動實現住有所居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逐步推廣的共有產權住房中,住房公積金制度也發揮了“一臂之力”。上海、廣州等城市針對購買共有產權房的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提出了差異化的貸款、提取和還貸政策,幫助剛需群體實現安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