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
“你看,阿拉爾國家濕地公園夏天的水多深、多清!”3月15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塔什庫爾干鄉托格倫夏村牧民先比·力比克給記者發來幾張圖片,這是去年夏天他在新疆帕米爾高原阿拉爾國家濕地公園里拍攝的,“今年夏天歡迎你來采訪,看看我們美麗的濕地。”他說。
新疆帕米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塔縣境內,海拔在3300—3800米之間,總面積1256平方公里,主要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種濕地類型,是我國典型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同時,冰川、天然草場及大面積的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等不同的生態景觀在此區域交錯分布,生態區位優勢無可替代。
先比的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以放牧為生。“小時候,濕地里的草長得比我都高,羊鉆進去就看不到了,得扒開草找。渴了就捧一口河水喝,透著一股甜。”先比回憶道。
后來,村里的居民逐漸增多,濕地的環境也漸漸發生改變。“水也少了,生活垃圾多了,而且由于放牧量過大,草還沒有長出來就已經被牛羊啃禿了……我時常懷念小時候那片生機勃勃的濕地。”先比說。
2018年起,塔縣開展了保護區專項整改行動、阿拉爾濕地保護專項行動、水源保護專項行動三大行動,播種高原草種1500余公斤,拉設防護欄56公里,還對阿拉爾國家濕地公園內198戶牧民進行易地扶貧搬遷,還濕地以自然生態。
“全村人都非常贊同搬遷,我們住進了離濕地不遠的托格倫夏村的安居房。”先比說,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村民們規劃起了各自的新生活。看到了塔縣旅游越來越紅火,先比敏銳地抓住機遇,吃起了“旅游飯”,成為村里第一個旅游接待戶。
每到旅游旺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一撥撥來到先比家里體驗民俗民情,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此外,他還搞起了科學養殖,如今家里有40多只羊、6頭牛,“一年能存下幾萬元,生活越來越好。”先比對記者說。
更讓先比高興的是,濕地恢復得越來越好。“草長回來了,水多了,也清了,濕地里的動物越來越多,放眼望去又是一片綠色。”先比說,他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去濕地外圍轉轉,看見有“越界”的牛羊就驅趕開,看到好看的景色就拍下來發朋友圈,“好多加我微信的游客都給我點贊,說還想再來。”
“我打算把家里的院子擴大一點,再把濕地的風景畫在院墻上,讓游客進門就能看到美麗的濕地。”先比告訴記者,“濕地也是大家共同的家園,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守護,我愿意一輩子守護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