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以來,重慶市大部地區出現陣雨或雷雨,其中萬州區長灘鎮出現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截至7月5日7時,新一輪強降雨已造成15人死亡、4人失蹤,13萬余人受災。7月5日凌晨,國家防總已派出工作組赴重慶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當地受災村民成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自家的養殖場內一些設備被泡水,此外他鄰居的房子因山體滑坡被掩埋,萬幸事發時房里沒人。有村民表示,他已連續兩天駕駛自家挖掘機,協助相關部門疏通道路,“這兩天已經有多輛救護車、消防車、地質勘探的車輛進來了。”
重慶強降雨造成15人死亡4人失蹤
近日,重慶市迎來暴雨天氣。據新華社7月5日報道,截至當日7時,重慶當地新一輪強降雨已造成15人死亡、4人失蹤,13萬余人受災。
(資料圖)
截至7月5日7時,此次強降雨導致萬州、涪陵、巴南、長壽、江津、南川、萬盛、綦江、梁平、開州、武隆、城口、豐都、忠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等19個區縣303個鄉鎮(街道)遭受洪澇、地質災害,有7500余公頃農作物受災,212間房屋倒塌。
根據災情發展情況,重慶市應急總指揮部辦公室將救助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并緊急向萬州區調撥帳篷、折疊床、應急燈、毛巾被等應急救災物資2900余件。當地正加快推進各類災害險情處置,及時對受損區域場所、市政設施、民生設施、建構筑物等開展應急處置,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
據重慶日報報道,7月5日上午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前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調度指揮部分區縣防汛救災工作并聽取有關情況匯報。袁家軍強調,要以臨戰狀態抓實抓細防汛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老人被困沖毀的房屋中 救援人員打開生命通道將其救出
重慶市政府官方網站7月5日發布的文章中介紹,針對萬州區遭遇的暴雨襲擊后出現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情況,重慶市應急局專業救援總隊在7月4日一早就帶著專業救援工具,出動5臺車,160臺套裝備儀器趕赴事故現場。當日13時,專業救援總隊一到萬州,就與駐扎在當地的市應急局專業救援渝東北支隊匯合,投入搶險救援。在龍駒鎮,一位70歲老人被困家中,當地干部向市應急局專業救援總隊求助。救援隊員在一棟被沖毀的房屋中發現了生命信號,迅即展開救援。
營救行動整整持續了兩個小時,救援隊員先用專業設備清掏掉建筑外圍泥土,打開一條生命通道,隨后,4名隊員沖進去,把被困群眾抬到安全區域。
當日,凌晨6時許,居民陳園園向萬州區五間橋社區工作人員求助,稱其奶奶張聲蘭租住在老街照相館旁,78歲了,行動不便,打電話也沒接。因為水位上漲,老人租住的房門暫時打不開,街道工作人員只能想辦法破門救人。最終,街道救援人員用斧頭劈開門,將張聲蘭救了出來。應急救援人員隨即為張聲蘭套上救生圈,一路將其護送至安全地帶。
國家防總派出工作組赴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 針對重慶等省份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應急管理部7月5日發布的信息顯示,針對重慶萬州出現的災情,7月5日凌晨,國家防總派出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帶隊的工作組赴重慶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7月3日,國家防總針對重慶等省份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7月4日下午,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7月4日晚,王道席和值班部領導黃錦生在國家應急指揮總部與重慶市政府負責人和重慶應急管理局、重慶消防救援總隊、重慶萬州消防救援支隊視頻連線,調度指導防汛救災工作,要求強化責任措施落實,確保救援安全,嚴防次生災害,做好受災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同時密切關注未來24小時周邊縣區雨情,強化防范應對準備。
與此同時,財政部、應急管理部于7月5日緊急預撥3.2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重慶、四川等16個省(區、市)做好洪澇、地質災害救災工作。其中防汛救災資金2.5億元,地質災害救災資金0.7億元,由地方統籌用于應急搶險救援和受災群眾救助,重點做好搜救轉移安置受災人員、排危除險等應急處置、開展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和應急整治、倒損民房修復等工作。
重慶多條道路發生滑坡坍塌 萬涼鐵路有鐵路大橋被山洪沖擊致橋面垮塌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連日強降雨導致重慶及周邊多條交通線路受損。據《重慶日報》報道,受本輪強降雨影響,重慶市多條普通干線公路出現水毀險情,其中G211城口段、G318萬州段、S102奉節段和巫山段、S508萬州段等27條普通國省道發生滑坡、坍塌、路基沉陷等水毀災害、67處通行受阻。
據了解,自本輪強降雨以來,重慶市公路事務中心已派出多個工作組分赴奉節、萬州、綦江等區縣,指導當地交通部門快速、高效開展搶險保通工作,同時督導相關單位開展公路安全隱患巡查排查,清理疏通公路排水設施。
鐵路部門7月4日發布的通報顯示,由于7月4日凌晨重慶市萬州區境內持續強降雨,為確保旅客列車安全運行,鐵路部門對雨量超標區段進行封鎖并組織人員加密巡查。7時48分,鐵路工作人員巡查發現萬涼鐵路魚背山站至羅田站間駟步河鐵路大橋被山洪沖擊受損,導致部分橋面垮塌。
為確保旅客列車運行安全,鐵路部門迅速調整旅客運輸組織,安排途經該區段的列車迂回、折返或停運。目前,鐵路部門已完成滯留旅客改簽、換乘和疏導、轉運工作。
6日至7日重慶中東部地區暴雨災害風險仍較高 局地可達100至130毫米
重慶市氣象局7月5日發布天氣預報稱,預計7月6日凌晨到7日夜間,重慶市中東部部分地區有大雨到暴雨,暴雨災害風險仍較高。累計雨量預報顯示,重慶中東部地區為30至70毫米,局地100至130毫米。降雨時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陣性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
重慶市氣象局提醒,部分區縣已經歷多輪強降雨,需高度關注本輪降雨的疊加效應,做好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
與此同時,7月5日下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氣象局聯合發布了重慶全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確認7月5日20時至7月6日20時,萬州區屬于風險很高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為I級(紅色預警),巫溪縣、奉節縣、云陽縣、城口縣、開州區屬于風險高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為II級(橙色預警)。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醒,強降雨、連續降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相關區縣和有關單位應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及地質災害隱患點24小時巡查、監測、預警;加強應急值守,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
講述:
受災村民稱有房屋倍山體滑坡掩埋 有村民駕駛自家挖掘機協助疏通道路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7月4日晚介紹,針對萬州出現的災情,重慶市應急局專業救援總隊接市應急局指揮中心調令,調度重慶市應急局專業救援渝東北支隊立即出動救援。出動24名指戰員,5臺車,160臺套裝備儀器趕赴事故現場。專業救援渝東北支隊、萬州區消防救援支隊、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安能、萬州建工等救援隊伍已抵達現場有序開展救援。其中,重慶市應急局專業救援渝東北支隊先后在龍駒鎮宏福村、龍駒鎮叢木村、長灘鎮開展救援。
龍駒鎮宏福村村民成先生向北青報記者回憶說,7月3日晚8時左右村里開始下小雨,7月4日凌晨3點左右,雨勢變大。“那時候我聽到了聲音,起床去看,發現附近河溝里的水大概漲了1米多高,路面積水有四五十厘米。”發現這一情況后,成先生趕去自家的養殖場查看情況,“我養的豬、雞、鴨受到的影響不大,就是地面和一些設備被泡了,大概損失了1000多元。”
成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鄰居的房子遭遇了山體滑坡被掩埋,萬幸事發時房里沒人,所以無人受傷。除此之外,他養殖場旁的一處瓜田受損嚴重,“那個瓜農告訴我,他的損失將近2萬元。現在我們的自來水還沒有恢復,暫時還要依靠自家蓄水池里的水。”
程先生是宏福村的一名挖掘機司機,他擁有兩輛挖掘機。7月3日晚他就在村民群里收到了村里工作人員發來的大雨預警。“后來雨越來越大,我開車的時候,把雨刷器的擋位調到最高都刷不過來,能見度只有三五米左右。”
到了7月4日早上,程先生收到了當地組織開展救援的消息。程先生隨后駕駛著自家的挖掘機去村里幫忙疏通道路,這個工作從4日上午11時到晚上8時。休息一晚后,程先生在5日上午5時又駕駛挖掘機去疏通道路了。截至北青報記者5日下午聯系他時,程先生仍在駕駛著挖掘機。“這是我印象中我們村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洪澇災害,也是塌方面積最多的一次。我們村山多且陡,大多數人以養殖和種植為生,這次災害給村民造成了不小損失。”
程先生說,村里一共就有三臺挖掘機,他家就占了兩臺,“所以我必須出來幫忙搶險,這兩天我餓了就吃點面包,然后繼續挖。”
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他們已順利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由于塌方面積太大,有近上萬方,我們只能在塌方處挖出一條比較窄的通道,供小型車輛進入。這兩天已經有多輛救護車、消防車、地質勘探的車輛進來了。”
程先生表示:“目前村里還是以用設備搶修道路為主,除了我們開路的,還有搶修水電的。我們的村干部在坐鎮指揮,其他村民也會來幫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屈暢 實習生 羅艾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