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記者從信用中國網站查詢得知,北京大麥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因未經批準,擅自出售演出門票,違反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相關規定,被廣東省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行政處罰5000元,沒收違法所得4776.6元。
企查查APP顯示,大麥網是中國領先的現場娛樂全產業綜合服務提供商,業務覆蓋演唱會、音樂劇、體育賽事等多個領域。
“大麥被罰”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大麥網回復稱:“因平臺監管不嚴,導致中山一livehouse項目在文化批文不完善的情況下在大麥上架銷售。發現問題后,大麥第一時間督促項目主辦方補齊了批文資質。平臺正在優化項目上架管理流程,后續將加強監管,加強演出項目資質審核力度。”
今年以來,大麥網負面輿情不斷。《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查詢黑貓投訴發現,大麥網的滿意度只有一星,投訴量達23840件,已完成的投訴只有1890件,處理率不及10%。
許多消費者在黑貓平臺投訴稱,自己在大麥網訂了演出門票,但后來無法正常前往觀看,與平臺溝通退票時,平臺客服一直拖著不處理,或者直接拒絕退票。
還有多位消費者表示,在大麥網下單購買演唱會門票后,才被告知為實名制購票。大麥網稱申請退票需要等到開票前24小時,并收取30%的服務費。
今年2月,大麥網由于周杰倫的演唱會門票“翻車”,登上熱搜。5月,“五月天”北京演唱會門票被“黃牛”炒高價格,作為“五月天”演唱會門票的票務總代理大麥網被網友罵上熱搜。諸多網友吐槽大麥網就是最大的黃牛,開票前兩分鐘突然改時間或暫停預售。
票務是一場演出觸達消費者的第一環節。隨著市場走熱,其所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2023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6·18”期間,共收集有關“演出票務”類負面信息109.78萬余條,負面信息呈集中趨勢。中消協呼吁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強演出票務運行、票源流向的監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演出票務監管服務平臺,實時監測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動票倉公開透明,促進演出票務公平交易。
一米觀察創始人王毅表示,長期以來,熱門演出票被惡意炒高牟利的問題屢禁不止,已經關系到行業能否良性發展。監管收嚴能促進票務平臺內部自查,并規范運營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