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枇杷黃 樹樹皆生金
5月15日,沿著溫嶠鎮河岙村的山路一路上山,只見滿山都是枇杷樹,村民提籃的、拿筐的,在樹群里時隱時現,沒一會兒就摘了一筐筐金黃的枇杷,笑容滿面地挑下了山。記者在路上碰到了村民周愛華,迎著熱烈的陽光,她在自家的枇杷樹上迅速摘了幾顆金黃的果子,熱情地塞了過來,“快嘗嘗我們村的枇杷,很甜的。”她的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容,就像我們上山時碰到的每一個正在采收枇杷的村民,這是屬于他們的來自收獲的喜悅。
“今年枇杷好,外表和甜度都很不錯,昨天大紅袍的批發價一斤賣到了13元,去年只有七八元一斤。”周愛華家里種植著上百株枇杷樹。這些枇杷樹大多有20多年樹齡。每天早上4點左右,周愛華就會上山采摘枇杷,然后等待經銷商前來收購,“各地的老板都會來我們村里收。今天我們就接到了300斤訂單,明天的400斤訂單已經下過來了,我都來不及采摘。”
(資料圖片)
河岙村是溫嶺枇杷主要的輸出基地,種植著上千畝枇杷,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枇杷樹。5月14日,該村的露天枇杷迎來大面積上市。
“今年1月的冷空氣導致早上市的白砂枇杷大面積凍傷,今年的產量大幅度下降,就連大紅袍產量也下降了20%左右,預計今年產量超50噸。”河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宗方說,雖然產量下降,但是今年枇杷的價格提高了不少,白砂枇杷批發價能賣到22元一斤,去年只有10元左右一斤;大紅袍批發價達到了10~13元一斤,也比去年高了不少。
當天下山的時候,記者恰好碰到經銷商金云妃在當地收購枇杷。“我已經在這里收了3天,今天收了500斤白砂、2000斤大紅袍。”她說,這些枇杷將會銷往上海、金華、寧波等地,“今年價格好,農戶們有得賺了。”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河岙的枇杷更好地走出去,早在2006年,當地就成立了溫嶺市河岙枇杷產銷專業合作社,自此走上發展本地枇杷產業之路。
“除了想要抱團發展‘河岙紅’品牌,成立這個合作社也是為了引導村民們科學種植枇杷。”近年來,周宗方定期請農技專家來村指導村民種植,“通過技術培訓,很多村民對如何科學地進行防蟲防病、修枝施肥等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枇杷越種越好。”
隨著枇杷產業漸入佳境,越來越多河岙村的年輕人也參與進來,他們帶來了新的銷售模式,在線上把河岙的枇杷銷往全國各地。“這幾年每到枇杷豐收季,很多年輕人就會回老家,幫父母在網上銷售枇杷。”周宗方說。
“我們現在在網上賣得很好。”村民徐培法種植了700多株枇杷,這兩年每年的枇杷季,女兒就會回家幫他們打包發貨,“昨天發了10箱,今天預計能發20箱。”
“順豐已經進駐到我們村了,這段時間一天能發2~3噸。”周宗方說。
“溫嶠鎮枇杷產業種植規模達4000多畝,是河岙、白巖下、塢沙門等村的支柱農業產業。近年來,我們在提品質、塑品牌上持續發力,邀請專家為枇杷種植戶開展專題講座,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指導服務,在做優產品的基礎上,通過直播、展會、評比等方式開展品牌推介,提升品牌價值,‘河岙紅’牌商標曾獲臺州市精品枇杷評比會金獎,通過賦能特色產業建強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溫嶠鎮副鎮長黃金山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