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2022年,科技進步綜合水平37.87%,同比增長7.28%;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6.5億元,同比增長87.86%;財政科技支出2.25億元,同比增長13.64%;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23.05億元,同比增長158%;高新技術企業數47家,同比增長34.29%……”5月20日,2023年甘肅省科技活動周(慶陽)暨甘肅省科技創新成果展在甘肅慶陽舉行,慶陽市科技局局長譚文楓向記者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
譚文楓介紹,“十四五”以來,慶陽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雙輪驅動、三化并進、四建支撐、高質量發展”思路,著力優化創新環境、組織攻關項目、壯大創新主體、引育科技人才、加快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創新生態環境方面,著力完善支持創新政策體系,出臺《慶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慶陽市強科技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15個。全力為創新主體松綁減負,項目負責人可調整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基礎研究項目經費實行包干制;啟用科技信息管理系統,科技項目、平臺實現網絡申報、只跑一次;為76家企業落實研發加計扣除8042萬元,為2家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貸款158萬元。
技術攻關能力方面,突出能源化工和農業產業技術攻關,支持慶陽瑞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創的“常溫膜法氦氣提取技術”,累計生產氦氣18萬立方米,產值5400萬元。支持華能正寧2×1000兆瓦調峰煤電工程,正在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萬噸。支持慶環肉羊制種公司在肉羊基因編輯、干細胞移植等種業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研發的基因編輯羔羊于2023年2月產羔。
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合作開展羊基因編輯研究。慶陽市科技局供圖
項目資金保障方面,慶陽市重視謀劃儲備和申報爭取科技項目,共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75個、資金1353萬元,獲各類科技獎補資金5558萬元。市級財政安排800萬元立項支持195個科技項目,安排250萬元兌現落實25家創新主體獎補資金,企業牽頭承擔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比例達到70%以上。
創新主體規模數量穩步提升。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9戶,省級創新型企業20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6戶。新認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個,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創新型縣、眾創空間、引才引智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各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科普基地各2個;新認定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眾創空間3個,星創天地9個。
同時,地方人才隊伍逐漸壯大,突出科技人才“引、育、用、留”環節,柔性引進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甘肅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人才30多人,外專人才在庫達到33人;選派科技特派員1084人、“三區”科技人才184人、科技專員5人,兌現補助經費808萬元,服務企業和行政村組587個。研發人員達到2047人,市級科技專家庫新入庫2152人,省級科技專家庫新入庫95人,慶陽市科技開發中心“三區”科技人才團隊入選“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
此外,科創成果產出明顯加快,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評價登記市級科技成果413個,認定技術合同1147份、成交額達到35.75億元。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試點改革,落實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獎勵44萬元。慶陽市科技局和高晨工業危廢物處置公司獲得省級成果轉化獎勵118萬元。啃山牛公司研發的“自走式割曬機”獲省優秀工業新產品三等獎、獎金20萬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