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市陸續迎來高考志愿填報最后一天,2023年高考季進入尾聲。
【資料圖】
而縱觀全國各地公布的分數線,呈現出較大的落差。其中,黑龍江以408分的一本分數線,引發巨大關注。
黑龍江,怎么就成了高考“洼地”?
01
高考分數線爆冷
需要指明的一點是,全國各地并非共用一張高考試卷,因此不同省份之間可能并不具備可比性,但部分共用一張考卷的省份可以進行橫向對比。
當前,全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模式,共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類:采用老高考“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誕生了“全國甲卷”和“全國乙卷”兩套高考試卷,共17個省份使用。
其中,“全國甲卷”試題全部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試題難度相對小一些,使用地區包括云南(新教材)、四川、廣西、貴州、西藏這5個省份。
“全國乙卷”試題也全部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出題,但試題的難度相對較大,使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等12個省份。
第二類:采用新高考“3+1+2/3+3”模式,語文、數學、英語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其他各科目試卷由本省自行命題,山東、廣東、湖南、湖北、河北等共11省市使用。
第三類:采用新高考“3+3”模式,試題全部自主命題,使用地區為天津、上海、北京三市。
而即使是采用同一張試卷的省份,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錄取分數線也會天差地別。
例如,黑龍江雖然與其他11個省份共用“全國乙卷”,但2023年理科一本錄取分數線卻只有408分。除了青海、寧夏、新疆這些教育弱省外,黑龍江的分數是最低的,一本線與河南差了足足上百分;本科線更是低至287分。
作為工業大省,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為何如此低?
首先,跟高考人數有關。
黑龍江歷年的高考人數在20萬左右徘徊,今年為19.1萬人,雖然較去年略有漲幅,但放在全國來看,考生規模仍較小,排在全國倒數第十。
而且從2005年開始,黑龍江出生人口持續走低,2022年的出生人口甚至只有10萬,僅為2005年出生人口的1/3。隨著出生人口大盤見頂,未來,黑龍江高考考生規模將進一步縮小。
其次,雖然黑龍江地理位置不夠優越,但省內高校資源卻并不稀缺。
黑龍江擁有78所高等院校,盡管數量不出眾,但卻坐擁1所985大學和4所211大學,名校數量排在全國第十,而黑龍江本科一批招生的高校更是達到21所。
一般情況而言,高校招生會向本地生源傾斜。例如,202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招收的7028名新生中,本地生源占比達到了24%。其他三所211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以及東北林業大學也同樣向本地生源傾斜。
因此,區域內好大學越多,考生高考壓力相對會越小。
反觀河南,只有一所211高校,本科一批次招生高校也只有10所,再加之百萬高考大軍,考生可謂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此,即使與黑龍江共用一套試卷,但河南理科一本錄取分數卻達到514分,文科高達547分。
簡而言之,“憎少粥多”使得黑龍江一躍成為高考新“天堂”。
02
人才流失嚴重
不過,黑龍江超低一本線背后,也折射出了高校吸引力下降的趨勢。
2022年,黑龍江多所高校招生遇冷。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八一農墾大學等高校都是兩次征集志愿才招滿。此外,佳木斯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和齊齊哈爾大學去年本科招生出現斷檔,總缺額近1000。
即使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這樣的985強校,也出現了尷尬的一幕。
2017,哈工大在深圳設立分校。如今,僅過去6年,哈工大(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線就超過了本部,在外的名聲越來越大。
而且,這兩年哈工大的排名也在下滑。
根據2022年軟科大學排名,哈工大下降了3個名次,從2021年的第10名下滑到第13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哈工大也表現欠佳,在全球位居501-600名,比清華北大等C9高校低了近三個檔次。
更加不容忽視的是,高校吸引力下降的同時,黑龍江培養的畢業生人才也正在加速流失。
有機構曾統計了12所985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省份。結果發現,這12所高校中,除了哈工大不是以黑龍江本省作為第一大就業地之外,其他高校的畢業生多數都流向了本省。
其中,比例最大的當屬位于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近8成畢業生留在了廣東就業,其次為上海交通大學,超過7成畢業生留在了上海。
相比而言,哈工大僅為12%,占比最低。大多數畢業生都奔向了廣東、北京、上海,部分去了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
同樣基于東北地區20所高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黑龍江畢業生在東北以外地區就業的比例達到59.22%。
也就是說,即使不是985大學,其他高校的畢業生也不是以黑龍江作為第一大就業地。
這背后,經濟活力不足、收入保障水平不高、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強成為黑龍江畢業生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畢業生人才流失根本上源于地區經濟活力不足。從過去十年來看,黑龍江GDP總增幅僅為44%,遠低于全國GDP增幅(125%),經濟增長速度位于全國下游。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缺乏就業吸納能力,成為高校畢業生流失的首要原因。
其次,收入待遇是吸引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2022年,黑龍江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8萬元,低于全國同期水平(11.4萬元),工資水平位列全國倒數。工資收入缺乏吸引力和社會保障水平低直接降低了東北高校畢業生就地擇業的積極性。
最后,工業企業創新發展不足,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強,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黑龍江規上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不足,國有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滯后,畢業生專業結構與產業發展需求結構不匹配,通過創新、創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空間較小。
同時,相比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黑龍江鼓勵“雙創”和促進就業的政策相對滯后,大中城市“引、用、育、留”的人才政策缺乏精準性,在畢業生落戶、就業公共服務和生活配套方面缺少比較優勢。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黑龍江難留住人才。
03
人才振興計劃
然而,經濟發展與人才吸引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的發展能夠吸引人才流入,而人才反過來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為此,黑龍江采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邊通過振興產業來吸引人才,另一邊通過吸引人才來推動產業振興。
2022年,黑龍江省政府發布產業振興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高質量構建起“4567”現代產業體系,打造100條以上重點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到2026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萬億新臺階。
而“4567”現代產業體系基本是以科技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為核心,尤其凸顯了人才的重要性。
在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發布后,黑龍江就推出了多個重磅的人才計劃,其中包括“人才振興60條”、“人才新政30條”、高層次人才計劃等。
其中,“人才振興60條”是黑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
該人才新政突出構筑人才引領龍江振興雁陣格局,實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龍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計劃”“龍江卓越工程師支持計劃”“龍江工匠支持計劃”“龍江學者支持計劃”。這五個人才計劃是黑龍江省截至目前覆蓋面最廣、系統性最強、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支持計劃,也是破解黑龍江省創新人才偏少問題的重要抓手和系統工程。
該人才新政對“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給予每個團隊全周期5年最高5000萬元經費支持;對“龍江科技英才春雁”給予創新團隊全周期3年最高2000萬元經費支持。
另外,黑龍江還推出了頗具吸引力的人才補貼政策。
對于9城區內企事業單位新引進并落戶的博士畢業生,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3000元,另外每人發放一次性安家費10萬元,購房補貼10萬元;新引進并落戶的碩士畢業生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2000元,每人發放一次性安家費3萬元;本科畢業生則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1500元,甚至連大專、中專、技工院校畢業生每月也發放生活補貼700元。
從結果來看,政策吸引集聚人才效應初步顯現,與2021年同期相比,黑龍江省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增長3.3%,應屆高校畢業生留省就業人數增長27.6%,新進站博士后人數增長24%。
但距離真正的人才大爆發還有一段距離。
說一千道一萬,要想真正實現人才競相涌入,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依托。如何繼續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這將是黑龍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首要任務。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黑龍江省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十四五”發展前景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 劃、園 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 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 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國研中心|從東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看東北人才流失問題 》澎湃新聞
【2】《黑龍江省扎實推進“人才振興60條”落實落地》人民資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