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轉型,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通過儲能系統的并網,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電網的穩定性。同時,電化學儲能技術也為電力系統的調度和峰谷電平衡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的提升仍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儲能系統的效率、壽命和安全性等問題。因此,加強對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的研究和技術創新,不僅可以推動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還可以為電力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并網檢測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三維一體并網性能試驗評估方法,解決了大規模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無法全面驗證的問題,有助于規范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驗證的方法,更準確地評價電化學儲能對電網的支持能力,保障其并網后的安全運行。
(資料圖)
研究團隊從電化學儲能并網控制過程入手,在掌握目前所有成熟電化學儲能并網控制算法的基礎上,研制了大容量模塊化儲能并網性能功率試驗平臺和場站級實時仿真試驗平臺,結合機電暫態仿真平臺,通過反復的實測—建模仿真—校核比對,總結形成了功率試驗—電磁仿真—機電仿真的三維一體并網性能試驗評估方法和流程,為不同技術路線、不同規模的電化學儲能并網性能全面驗證評估找到了方法。
完整的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其中,電池組是儲能系統最主要的構成部分;電池管理系統(BMS)主要負責電池的監測、評估、保護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統(EMS)負責數據采集、網絡監控和能量調度等;儲能變流器可以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電和放電過程,進行交直流的變換。
從新增裝機規模來看,近年來中國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整體呈現上漲趨勢。2021年,中國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大幅度增長至1844.6MW,同比增長18.02%。根據CESA初步統計,2022年中國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約為5.93GW,,同比增長221.48%。
近年來,在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電化學儲能系統的成本在逐年下降。在放電時間為4小時的情況下,前瞻測算,2021年中國電化學儲能系統的投資市場規模為144.6億元。初步統計,2022年中國電化學儲能系統的投資市場規模為453.1億元,同比增長213.35%。
從競爭、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三個角度來分析中國電化學儲能行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表示,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調節的重要力量,預計2023年電化學儲能電站新增裝機將爆發式增長。他建議,要全面統籌配置和運行機制,加快技術創新迭代,加強全流程安全管理,完善全產業鏈標準設計,包括規劃設計、施工及驗收、電站并網、運行維護等領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化學儲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