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的關鍵技術,正成為可持續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電池通過光伏效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具有清潔、可再生的特點。隨著技術的進步,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不斷提高,成本也逐漸降低。太陽能電池的廣泛應用將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然而,太陽能電池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能量存儲和材料穩定性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持續的研發和創新。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太陽能電池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日,一直致力于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的西湖大學王睿團隊,又一次在小數點后實現了突破。《自然》雜志在線發布王睿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找到一種新的甲脒鉛碘鈣鈦礦取向成核方法——加入一種叫“戊脒”的“添加劑”,就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晶度、更低的缺陷,也意味著更高的光電效率和更強的穩定性,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拓展出更大空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終的測試數據顯示,小面積器件實現了25.4%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大面積模組也實現了21.4%的第三方認證光電轉換效率。在穩定性方面,采用戊脒制造的器件在1000多小時后仍保持了初始光電轉化效率的95%;在加速老化測試中,引入戊脒的器件在恒定照明下超過500小時后仍保持了82%以上。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太陽能電池制造被分在C382大類中,C3825小類的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之中,指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電池)、控制設備及其他太陽能設備和元器件制造;不包括太陽能用蓄電池制造。
根據半導體材料的不同,太陽能電池可被分為晶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及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目前,晶硅電池是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是最早開始研究、最先進入應用的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以材料的形態不同,可分為單晶硅電池和多晶硅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具有可撓性可以制作成非平面構造,因此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可與建筑物結合使用。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使用“太陽能煉硅+跟蹤+聚光+高效聚光硅電池”技術發電,可以將光伏發電量增加30%-40%,將使多晶硅的用量減少30%-40%。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我國太陽能電池片產量規模穩步提升。據中國光伏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電池片產量為198GW,較2020年的135GW同比增長46.9%。2022年上半年,國內電池片產量約135.5GW,同比增長46.6%。
光伏是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一環。國家在“十四五”期間首次將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定義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能源,對其發展采取了強有力的支持措施,2023年4月,我國累計光伏裝機總量已達到440.35GWh,同比增長37%,光伏產業在國家戰略以及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53.06GW,創歷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響,各地光伏發電新增項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為44.26GW,同比下降17%。受國家光伏行業補貼、金融扶持等政策影響,2020年及2021年光伏裝機量大幅回升。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48.20GW,同比增長59%。202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再創新高,達到54.88GW,同比增長14%。
專家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借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在降低光伏成本革命中備受關注,但其耐用性和穩定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